九、实现一个愿望:走向和谐
和谐,是一切生命的追求目标。
和谐,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具有丰富生命力内涵的品质显现。
人类最重要的生命品质,即最美的人性要素,是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追求。然而,让这些美好的人性要素付诸实现,那是有条件的。其客观条件是:必备的生存条件,宽松的社会环境,科学的进取途径;其主观条件是:对人性要素的启动能力,对人性要素的整合能力,对人性要素的良性导向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吃不上饭的人,一个在高压下苟延残喘的人,一个找不到进取途径的人,一个懒散成性的人,一个贪婪成癖的人,会产生出健康地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其结果只会有两种:或陷于追求的沦落,或走向追求的倾斜。
和谐是一种文化的品位,它也应该依据上面的六条原则为其衡量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创造宽松而人性化的社会环境,是否有利于铺平人类科学的进取之路,是否有利于对人类自身人性要素启动力、整合力、良性导向力的提高。只有在这种文化力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才有可能成功地进行两次断乳的超越,而最终走向人类社会的成熟与和谐,最终建设起人类此岸世界的社会辉煌。反之,文化的混乱必然造成人类社会的混乱,文化的腐朽必然造成人类社会的腐朽,文化的倒退必然造成人类社会的倒退。
第一次断乳,是人类同社会母体的生理上断乳,即与生本文化和族本文化断乳。试想,当人们为所谓的生存竞争和民族利益,而陷于无尽无休的杀戮战之中,人类只能或无奈地在血腥中残喘,或把宗教当成心灵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当人们都龟缩在“望子成龙”和“养儿防老”的阴影之下,坚持“父母在,不远游”,“孝道”是恪守了,它的结果呢:一,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落后;二,造成社会服务功能的严重滞后;三,造成社会文化观念严重守旧。如果通过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社会的幼儿基金、青少年就学基金、人民群众的医疗基金和养老基金都得到了落实,那么,人类的社会生活自会是一种崭新的面貌,何苦让社会长期淹没在小农和小市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呢。应该说,红十字军远征、奥匈帝国的兴衰、哥白尼的被处死、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人类第一次断乳期的产物,它们充分体现了人类少儿期的顽劣对世界秩序所造成的倾斜。
第二次断乳,是人类与社会母体的精神断乳,即与神本文化与官本文化的断乳。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组合规律和运行规律在决定着:纯阴、纯阳、纯善、纯恶的生命是不存在的。因此,纯鬼、纯神、纯天堂、纯地狱……在宇宙间也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蒙昧的人类思想意识之中。只是为了社会安定的需要,人们通常运用文化的力量,把一部分人神化,再将另一部分人鬼化,以维系社会等级的有序和稳定。因为神权和专权是压抑人性、催眠人性的最有力的工具。试想,如果人人都在追求彼岸世界的幸福,人人都把官员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官”,那样的话,人民群众就永远也成不了社会的主人,而只能永久地沦为神与权的附庸与奴仆。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使人们的心灵真正地复苏起来。应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联合国的建立、奥运事业的发展,正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对两次断乳后的世界秩序倾斜,起到了一定的致衡作用。
当然,复苏后的人类心灵,依然没有进入真正的和谐期,而是处于青春迷茫期,亦即青春选择期:人们已不再千篇一律地选择对神的迷茫和对权的追逐,而是一开始便选择了以知识为本、以金钱为本、以文凭为本、以名人效应为本的文化。此时此刻,名与利已远居于神与权之上,在催生着人性复苏觉醒的同时,也在造成着人性的倾斜。在这时,冷兵器对人体伤害的流血事件大大减少,而尔虞我诈对人心“内伤害”的流血现象却是有增无减;纯朴憨直的民俗民风与人们已渐行渐远,骨肉亲情形同路人的景观却是蔚然成风;科技发展、物资丰富已是日行千里,父子反目、夫妻同床异梦、亲情对簿公堂却令人目不暇接;咫尺亲情常常清淡如水,而金钱与权力的交易却热火朝天……真正的以人为本尚为“以利用人为本”所取代,而真正的以民为本尚处于遥遥无期的人类希冀之中。
总之,人类社会对神与官的超越尚远未能结束,对名与利的超越尚远未开始,而这两次超越又是人类进入成年有为期所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只有这一时期,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才能成为现实,人类才具备向基因进化期过渡的基础,人类才有与外星人对话的可能。否则,名与利的倾斜不但给地球人类,也会给宇宙带去混乱与灾难。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可以没有信仰和理想追求的,而信仰与理想追求又必须建立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之中,从而脚踏实地地踏出一条健康发展的人类进步之路。任何一种脱离现实的修练与禅道,除可以静化一下百无聊赖的心灵之外,是无利于社会的实际发展与进步的。因为,人类的理想永远只存在于此岸世界之中。纯而又纯、单一而又单一的和谐,只存在于人们对彼岸世界虚弱而无能的空叹之中,人类社会的和谐,只存在于对人性诸多矛盾的动态调整之中。
由此可以说,人类的生命力,即其所拥有的科学文化力。人类的思维力空间,决定着人类的生命力空间。这也是精神生命同物质生命的本质区别所在。健康文化的科学开拓,是提高人类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那么,人类的人性复苏如何能既不接受鬼神和强权的封顶,又能接受道德和法律的封底,而获得生命能量的最佳值呢?
这,即是《人文生态学系列丛书》所要试图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