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已制约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加入WTO后,借步经济全球化,“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中国一跃而成“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步伐,是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基本思路。
【报告名称】新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基本思路
【报告价格】纸介版 5000 元,电子版 5500 元,电子版+印刷版 5900 元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
【报告规模】78页
【交货时间】2个工作日
【交货方式】电子版邮箱、QQ;纸介版特快专递
【报告提示】中国经济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已制约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加入WTO后,借步经济全球化,“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中国一跃而成“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步伐,是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基本思路。
【报告目录】
1.绪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内容
1.4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理论基础
1.4.1产业结构的定义界定
1.4.1.1产业结构的概念
1.4.1.2产业结构的范畴
1.4.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界定
1.4.3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义界定
2.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及其成因
2.1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失衡,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1.1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
2.1.2城市化发展滞后
2.1.3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
2.2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2.2.1物耗高
2.2.2能源高
2.2.3污染高
2.3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
2.3.1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率分析
2.3.2与发达国家比较分析
2.4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2.4.1企业规模小而散,规模不经济
2.4.2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低
3.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3.1发达国家的企业的主体地位日益加强
3.1.1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3.1.2企业是新技术的主要投资者、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孕育者和推动者
3.2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不断强化
3.2.1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3.2.2发达国家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的经验
3.3发达国家的政府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起到引导推动作用
3.3.1科技政策分析
3.3.2竞争政策分析
3.3.3产业政策分析
3.3.4三大政策的完美结合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趋势
3.4发达国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密切结合
3.4.1采用积极整合技术创新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
3.4.2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3.4.3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价格等经济激励手段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4.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思路
4.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4.1.1政府应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性产业的扶持政策。
4.1.2政策倾斜:发动拥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服务业
4.2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
4.2.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要和紧迫
4.2.2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4.2.3避免因政府的直接干预和不当行为引起重化工业发展的大起大落
4.2.4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4.2.5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形成较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
4.3提高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
4.3.1两个升级:由加工组装型向精密制造型升级,由粗加工向高加工度化升级
4.3.2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
4.3.3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
4.4注重产业的地区布局规划,引导发展产业集群
4.4.1目标: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优化布局结构
4.4.2手段:制定产业发展地区规划
4.5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
4.5.1积极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
4.5.2引导外商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
4.5.3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基础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
4.6促进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4.6.1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
4.6.2积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4.6.3不断加强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
4.6.4促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和机制的建立和形成
4.6.5加大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家风险投资担保系统
4.6.6促进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6.7利用信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根本改造
5.结论
[邮件交流][email protected]
[QQ交流]28780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