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
空气由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He、Ne、Ar)、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如H2O)五部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时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
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
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
大量的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
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1/5。
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 + 氧气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导管内事先应注满水,否则
测量结果偏低;②使用的可燃物燃烧时不能产生新的气体,否则测量结果偏低;③装置不漏气,否则测量结果偏低;④红磷要足量,否则测量结果偏低;⑤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知识点3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氮气的用途:①制硝酸、炸药、化肥的原料;②作保护气。如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防腐,灯泡中充入氮气防止灯丝氧化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③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知识点4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4)稀有气体的用途:①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填充灯泡等;②作电光源。将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③用于激光技术;④氦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⑤氙气可用作麻醉剂。
知识点5 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
(3)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和联系
|
纯净物 |
混合物 |
宏观组成 |
由一种物质组成 |
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 |
微观构成 |
由同种分子构成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性质 |
性质确定,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密度等 |
无固定的熔点、沸点,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
实例 |
氧气、二氧化碳、水 |
空气、海水、矿石、土壤等 |
联系 |
不同纯净物简单混合成混合物;混合物提纯分离成纯净物 |
知识点6 我们的呼吸作用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①吸入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②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
[提示信息]①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②木条燃烧时要有氧气参与,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③二氧化碳跟澄清的石灰水作用,使石灰水变浑浊,当参与作用的二氧化碳含量越多时,浑浊现象出现的越快,且越明显。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见下表。
实验步骤与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如图A所示,收集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各两瓶,并闻各瓶气体的气味。 |
两种气体均没有气味 |
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 |
如图B所示,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刚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 |
盛有空气的一瓶气体没有变化;盛有人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人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如图C所示,用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与人呼出气体的两个集气瓶 |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情况无明显变化;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一会儿熄灭 |
人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如图D所示,将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对着干燥的玻璃片表面呼气 |
放在空气中玻璃片无变化,被呼气后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 |
人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
《2.1 空气的成分》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60分)
1、(2009福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铜 B、空气 C、矿泉水 D、大理石
2、(2009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3、下列对空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灯泡里充入氮气和氩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B、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4:1
C、空气组成中各成分气体及含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D、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且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个结论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4、(2008·厦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可制化肥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的增长,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
B、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C、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以防腐
D、电笔中含有氖气,通电时能发出红色光
6、(2006·北京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果汁 B、豆浆 C、碳酸饮料 D、水
7、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8、若设法使
9、人和其它动物的呼吸以及燃料的燃烧要消耗大量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0、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以选用的是( )A、硫 B、铁 C、红磷 D、木炭
11、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用的照明灯(俗称:“人造小太阳”),其中填充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氖气 C、氙气 D、氩气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13、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石油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分别汽化、冷凝,分离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14、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15、(2008大庆)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17、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 B、N2、O
1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空气中的(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20、(2008·黄石)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1、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22、成年人每分钟需
A、
2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澄清的石灰水 C、海水 D、冰水
A、酱油 B、食醋 C、白酒 D、二氧化碳
25、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的N2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27、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氮气填充灯泡 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用氦气填充气球 D、用金属铜做电线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29、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0、已知氦气是一种比氢气密度几乎大一倍的气体,在首都东亚远东会上作升空表演的“北京
A、不会使飞艇飞得太高 B、氦气发光 C、更安全 D、以上都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30分)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
(1)红磷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2)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写序号) 。
(3)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
(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6)该实验还可推断出氮气的性质有 、 。
A、红磷量不足 B、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橡皮塞未塞紧 D、将红磷换成足量的木炭
(8)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改进方法如图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2、依据下列事实判断空气中含有的气体种类。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2)米饭放置空气中变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4)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5)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
3、走进超市,各种儿童食品、饮料琳琅满目,其中不少饼干、薯片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满了一种气体,它可能是 (填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化学性质 ;用于照明的白炽灯和日光灯中都充入了氩气或氩、氮的混合气体,节能灯中还充入了氪气,它们是起 作用。
4、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 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 而变质。
5、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装有红色的铜粉和氧气、氮气、氩气的混合气体,现将该容器加热,结果发现红色的铜变成了黑色的粉末,请回答:
(1)容器内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假设反应完全,剩下的气体是 。
6、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 。
7、某校研究性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说示。
(1) (2) (3) (4)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
验证依据 |
(1) |
|
(2) |
根据 判断CO2含量不同 |
(3) |
根据 判断O2含量不同 |
(4) |
根据 判断水含量不同 |
三、简答题(1题5分,2题5分,本大题共10分)
1、请用两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的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单写出操作步骤: 。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该是 。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 ;
② ;③ 。
《2.1 空气的成分》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C;4、A;5、A;6、D;7、C;8、D;9、B;10、C;
11、C;12、A;13、B;14、A;15、B;16、D;17、D;18、B;19、B;20、C;
21、B;22、C;23、D;24、D;25、A;26、C;27、A;28、D;29、A;30、C;
二、填空题
1、(1)化学变化;(2)③②①④;(3)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室温,水上升到五分之一;(4)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5)氮气;(6)氮气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不能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7) ABCD;(8)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2、氧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
3、氮气、不活泼;保护;
4、氧;氧化
5、(1)化学;(2)氮气、氩气。
6、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7、(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C02含量不同。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人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含量不同。
三、简答题
1、(1)风吹草动,树枝摆动;(2)把此烧杯倒扣在水面下,稍微倾斜杯口,看到杯口有气泡冒出。
2、(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反应;③廉价、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