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知识点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概念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
实例 |
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
区别 |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知识点2 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的主要步骤是: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其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要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
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如下:
[观察与问题]
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探究实验
实验名称:铜片加热
仪器试剂:酒精灯、坩埚钳、铜片、火柴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住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实验现象:铜片由紫红色变成黑色
注意事项:加热铜片或用试管加热物质时要使用坩埚钳或试管夹,以免烫伤手
实验结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烟灰也可能是新物质
[假设与预测]
(1)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铜片变黑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
预测1—a: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预测1—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与铜片接触,则铜片不会变黑
(2)联想到镁条燃烧实验并进行假设:铜片变黑是它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预测2: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颜色不变
[实验与事实]
探究实验1
实验名称:验证预测1-a
实验操作:用洁净干布或洁净湿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的黑色部分
实验现象:黑色物质抹不去
实验结论:预测1-a是错误的,即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
探究实验2
实验名称:验证预测1-b
实验操作:把铜片放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变黑
实验结论:预测1-b是错误的。即铜片在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也不是烟灰。
探究实验3
实验名称:验证预测2
实验操作:①将长铜片放入小试管内,用胶塞塞紧试管口。
②用酒精灯对着铜片左端加热,然后逐渐右移,直到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③用酒精灯火焰对着铜片的最右端加热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加热初期,试管内铜片的左端由红变黑,右端不变色;加热后期,铜片的右端仍不变色。
实验结论:预测2是正确的。即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氧化铜
注意事项:试管口要密封,在中下部加热使试管中的氧气与铜充分反应,不要急于向上移动,这样做是为了对比加热初期(试管内有氧气)和加热后期(试管内没有氧气)的现象。
[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可说明: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而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结论: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铜的化学性质
[表达与交流]
铜在空气中加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拓展与迁移]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完成以上的探究实验3后,趁热打开试管的胶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内铜片的红色部分将会变成黑色。
实验结论: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余热下继续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每道小题3.5分,本大题共35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化气作燃料 B、铝材做高压锅 C、炭黑做填充剂 D、钢材制铁轨
2、(2009湖州)
A、纯白色晶体 B、密度为
C、能溶于热水 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4、下列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有导电导热性 B、有良好的延展性
C、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5、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 D、味精和纯碱——加食醋
6、学习用的纸有如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以燃烧 D、易撕碎
7、 (2009泰州)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硬度 C、还原性 D、溶解性
8、(2008·泰州)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9、(2008·揭阳)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生铁制铁锅 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 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
10、(2008·安徽)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
C、沸点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65分)
1、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汽油挥发属于 ,汽油易挥发属于 ,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属于 ,同时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属于 ,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 。
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钠+水→氢氧化钠+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用小刀切割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钠的物理性质有 ; ; ; 。
(2)钠的化学性质有 。
3、
(1)文中所述氯气的三点物理性质是:① ;② ;③ 。
(2)可有效地处理氯气的物质是 (填编号)
①水 ②石灰水 ③稀盐酸 ④食盐水
(3)当上述事故发生时,当地居民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 。
4、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有咸味、无毒,常用作食品的调味剂,仿造上述示例请你再举两例。
(1) ;
(2) 。
5、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6、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的 (填“a”“b”或“c”)处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
的 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
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适合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猜]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结论与现象]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7、下列叙述中 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 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属于物理变化的描述, 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A、镁带燃烧;B、镁带能燃烧;C、镁带是银白色金属;D、镁带表面用砂纸打光
8、某地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
亚硝酸钠 |
食盐 |
水溶性 |
易溶,在 |
易溶,在 |
熔点 |
|
|
沸点 |
|
|
跟稀盐酸作用 |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
不反应 |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
① ;② 。
(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 。(答一种方法)
9、某种硅(Si)的单质为银灰色晶体,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不溶于水,在
(1)该晶体硅的物理性质是 ; ; ;
(答出三点即可)
(2)该晶体硅的化学性质是 。
10、煤气是城市生活中的一种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常在有毒气体中加入少量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即我们闻到的“煤气的味道”,其实是硫醚的气味,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挽救措施。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密度为
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述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 ; ; ; ;
(2)文中描述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有 ; ; ;
11、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2、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融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燃烧(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
13、蔗糖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以上属于蔗糖的 性质;把蔗糖放在锅中加热,它会熔化成液体,此时发生了 变化;继续加热,蔗糖逐渐变成黑色的碳,并可闻到一股焦糊味,此时发生了 变化,由此可知,蔗糖具有受热易碳化的 性质。
14、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
(1)醋和酱油 ;(2)白糖和食盐 ;
(3)铁丝和铜丝 ;(4)水和汽油 ;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A;4:D;5:C;6:C;7:C;8:C;9:B;10:B;
二、填空题
1、物理变化;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2、(1)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小于水而大于煤油;银白色固体。
(2)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和冷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3、(1)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溶于水。(2)②;(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现场,且应撤至污染源的上风高处。
4、(1)铜能导电,所以常作导线;(2)天然气能燃烧放热,可作燃料。(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5、(1)A;①刚刚吹灭蜡烛尚有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②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2)水蒸气;(3)C;AB;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燃烧。
6、(1)小;(2)a;外焰;(3)C;
(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以看到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以看到冷凝的固体;
7、C;B;D;A
8、(1)易溶于水;熔点是
9、(1)银灰色晶体;有导电性;不溶于水;(2)
10、(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气体;在常温下密度为
(2)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11、③④;②⑤⑥;⑧;①⑦;
12、C、A、B、D。
13、物理;物理;化学;化学
14、(1)闻气味,有酸味的是醋,无酸味的是酱油;(2)尝味道,甜的是白糖,咸的是食盐;(3)看颜色,银白色的是铁,红色的是铜;(4)闻气味,无味的是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