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熊彼特传》写的推荐序


 

 

推荐序

史世伟

 

 《熊彼特传》(德)安奈特·舍尔佛著  刘斌 黄莎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10年1月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结构因素,创新理论,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学说史均有重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些思想,如“创造性毁灭”,“企业家行为”至今仍然脍炙人口,不断地被人们所引用。在治学方面,熊彼特独树一帜。熊彼特是奥地利人,并在维也纳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维泽尔和庞巴维克完成学业,但他在其学术生涯上涉猎之广,视角之独特,致使学术界无法将他划入“奥地利学派”的范围。事实上,他是创新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等重要经济学分支的奠基人。熊彼特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经济学领域,他还对管理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熊彼特不仅是个学者,他还尝试过政治家和银行家的生涯,这样的经历使他的人生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鉴于熊彼特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风云变幻下跌宕起伏的人生和本人复杂矛盾的性格,欧美已有较多关于他的传记作品。在我国,对于熊彼特的学术著述已经有了广泛的介绍和研究,其主要著作亦有很好的中文译本,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很好地介绍熊彼特生平的传记,这对于国内熊彼特研究者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熊彼特的思想不能说不是一个缺憾。

    2008年,德国女记者安奈特·舍尔佛推出了《创造性毁灭的力量——约瑟夫·熊彼特传》。与以往的熊彼特传记不同,舍尔佛的熊彼特传没有将重点放在分析熊彼特著作上,而是突出了熊彼特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与性格特征与其作品的关系。换句话来说,这部传记比较少地记录了一个杰出学者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而是更加关注这个学者作为人的一面。熊彼特幼年丧父,母亲则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其独子出人头地上。在维也纳贵族学校接受教育、但本人却不属于贵族阶层的熊彼特一生徘徊在超强的自信心和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以致失败的矛盾中。为了证明熊彼特矛盾性格与其成为杰出的经济学家的关系,作为心理学者的舍尔佛在熊彼特后期任教的哈佛大学查阅了档案馆保存鲜为人知的熊彼特日记以及未发表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的片断。对日记和小说的整理和引用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熊彼特的心灵有重大的帮助,比如作者发现熊彼特竟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着抄写亡妻日记的癖好,这一细节揭示了熊彼特在极短的时间内丧母、丧妻和丧子加重了其性格忧郁的一面。而熊彼特近乎残酷的工作热情和对作品苛刻的要求正是其摆脱阴郁和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当然,熊彼特在一生中确有重大的失误,他的短暂的政治家和银行家生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虽然人生的挫折使他绝望、自信心动摇、备受煎熬;但他其后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究其一生,他仍然是成功的。为了突出主题,舍尔佛的熊彼特传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集中描写了熊彼特在哈佛大学这一段的生活经历。由于注重性格分析,作品笔法较细腻,可读性较强。

   在我的推荐下,我的学生黄莎莉和刘斌欣然承担了这部作品的翻译工作。她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为了肯定她们为此书的出版倾注的心血,特写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