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抹角的话


最近在读《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越读越觉得自己的思路出现了异变。

 

龚澎当年在重庆的时候苦哇,每次出行都被国民党的特务盯梢,以至于很多次她不得不回转身,怒斥盯梢者,使得盯梢者一再解释误会,讪讪地离开;

 

龚澎需要频繁地与外国记者接触,传播我党的理念与信息,她频繁地参加外国领事馆举办的活动,频繁接触各国驻华政要与记者;

 

她大量印刷宣传单页,交给外国记者,以纠正国民党政府片面信息的谬误;

 

她在很多场合进行演讲,宣传进步思想;

 

她每天上下班经过的小路两边遍布摊贩,这些摊贩几乎都是盯梢的特务;

 

她在重庆的住所周围遍布特务的监视镜头;

 

她到上海之后,在环境最好的法租界租下一套豪宅,使之成为赫赫有名的“周公馆”,挂牌。

 

类似这些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老一代革命家真不容易啊,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奋斗,最终迎来全国的解放。

 

我思想出现偏差的地方是,当年她做过的这些事,现在还有人能做吗?

 

好像所有后路都堵死了,绝不可能再出现龚澎这样的人和事了。

 

我感觉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