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互动性与点评社区建设


  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站,互动性的社区都是不可缺少的。

  提升用户体验及网站互动性似乎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东。

  这篇文字基本上是一个总结版本,是关于网站互动性建设和点评社区建设比较完整的描述。

  关于网站互动性和点评社区,还会持续关注。

  关于网站互动性。

     互动性是一个网站灵魂,也是一个网站成功的标志之一,一定要让用户对你的网站产生依赖性,直白的说就让用户觉得这里“好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网站的活跃用户数和黏度。

  先看一下用户的使用习惯:

  ① 在用户登录网站后,进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我们从后台数据分析,并且咨询过很多网站的会员,得出大得数会员登录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自己的邮箱,看看有没有好友新的邮件。

       ② 接下来,用户会做的什么?

  用户会去查看自己曾经发布或回复过的博客、贴子等信息是否有新的回复。

       ③ 当用户在浏览别人的博客、相册、贴子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

  大多数用户在浏览的别人的博客、相册、贴子时基本上是一看完就走人,发布者、参与者、浏览者的比例是:1:10:90,即一个用户发表一篇博客,有100个观众,其中10个用户参与了回复,其它90个用户只是过客,不参与任何操作。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第二届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社区网民不发帖或跟帖的原因以“想说的话都已经有人说出来了”的比例最多;”

       那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最关心的是跟自己的相关的信息,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被别人关注、关怀或重视,观点被别人珍视,被欣赏,或被称赞。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有点相互矛盾,用户既希望自己发布信息有更多的回复,同时又不愿意去参与。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网站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是简化参与操作,如给博客、相册等增加推荐、评价、留言等参与功能,推荐(只需一只点击)比评价(两只点击)操作简单,评价比留言简单,可以提高用户的参与性,并激励发布人发布更多信息。二是加强互动,当用户对信息进行推荐、评价、留言时都在相关页面上显示其照片和姓名,并在其下增加如“加为好友”、“给他留言”等互动功能,可增强会员间的沟通和交流。三是提醒功能,当有新的用户对其曾推荐、评价、留言过的信息有新的操作时,都会被提醒,同时发布人也收到相应的提醒信,并且把每周有关于他的相关统计也发送给他,让会员可以随时收到与他有关的新信息这样,会员间的发信量提高、网站的PV增加、用户浏览的页面数增加、活跃用户数增加,从而带动用户继续使用和留在网站。

  一个网站的互动性一般有以下10种方式:

  ① 排名:针对某些具体事物进行排行。例如:博客排行、相册排行、最受欢迎会员排行等

  ② 评价:可以让用户针对某件具体事物进行评价,例如:会员评价的音乐、电影、博客等

  ③ 推荐:可以让用户针对某些具体事物进行推荐,例如:会员推荐的餐馆、书、音乐等

  ④ 统计:针对用户对某些内容进行统计,例如:用多少会员浏览他的相册、博客等

  ⑤ 激励:提高用户的贡献和参与热情。

  ⑥ 评论: 可以让用户对网站的任何用户发布的东西时行评论。

  ⑦ 讨论:针对某些具体的事物进行讨论,例如:网上辨论、网上评选等。

  ⑧ 方便: 网站提供的功能,一定要操作方便,反馈及时。

  ⑨ 参与:简化用户对某一事物的参与性。

  ⑩ 聚会:让会员通过网上和网下进行互动。

  关于点评。

  点评社区是web2.0的重要体现形式。

  广义的点评包括长篇评论、短评、评分、留言、论坛、甚至是加标签。点评机制很好地体现了web2.0的几个主要精神――大众参与、交流、分享。点评在汇集人气、给大众予言论自由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网站的信息来源、内容编审等问题,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网站自运行机制,所以被广泛应用于web2.0网站中。

  国外的del.icio.us、digg.com就是充分体现了点评机制。del.icio.us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在线的书签管理功能,并让用户自由对书签添加标签,标签给用户自 用的人越多,书签就越多,标签也越多,书签对应的网站索引就越详细,整个过程相当于早年雅虎做网页的分类编目,但del.icio.us是利用大众参与分类编目,显然更准确、更科学、更实用了。digg.com的点评机制就更明显了,有人推荐了一条科技资讯,结果大家就跟着digg(民主投票),最后决定这条资讯出现在digg.com网站的位置。

  而豆瓣与大众点评是国内两个典型的点评体验分享网站。在他们的帮助文档中,都能找到以下话语:在豆瓣中提到,“不同于供浏览的门户网站,豆瓣是一个鼓励你参与的社会性工具。你参与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同样在大众点评网中,也提到“大众点评网不是一个仅供浏览的传统门户网站。大众点评网是一个需要你参与的社会性网站。参与越多,收获就越多。”

  纵观国内外web2.0网站,点评的对象包括:

  1、信息类:博客、资讯、图片、视频等,如digg.com点评的就是科技资讯,豆瓣点评的是图书、音乐和电影。

  2、人物类:名人、普通用户等,如Myspace其实就是创造了用户之间互相点评的氛围。

  3、场所类:餐馆、商场等,如大众点评网的点评对象是餐馆。

  点评机制的网站分两种:

  有靶子:如IMDB.com的影评,IMDB本来就有电影数据库,电影数据就是现成的靶子。当然电影数据也是允许用户以WIKI的身份参与补充修改。豆瓣的影评很大程度上模仿着IMDB。

  无靶子:如digg.com,靶子就是用户提交的科技资讯,只要有人树起“靶子”,就会有人参与点评。

  web2.0网站引导用户参与点评的价值在于:

  1、  体现集体智慧、体现草根民主,达到汇集信息的目的,在这点上与WIKI比较接近。

  2、  点评聚合兴趣、兴趣促进交友,达到汇集人气的目的。

  3、点评引导消费、点评形成热点(热点信息、热点人物、热点场所),即得出更有价值的内容。

  当然,网站在倡导点评机制的同时,应该防范以下误区:

  1、恶意评论。

  2、抄袭、盗版评论,造成侵权。

  3、集体错误,有了错误的点评,结果大家人云亦云。

  4、点评对象心胸狭隘,不包容负面的点评。

  点评社区也是社区,社区是人组成的,所以,点评社区固然是有其独有的特点,但还是要遵循社区的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