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回眸:爱国不靠回忆录


    我们每年都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主题,或者说是中心话题,今年当然就是六十大庆了。与之配套的是从影视到书籍,从网络到媒体的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都无所不用其极地、铺天盖地地、排山倒海地颂扬和美化。其中有一条很明晰的思路,那就是宣传部门想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回忆,让曾经经历过那个烽火硝烟时代的官兵们和百姓们,让没有经历过那个枪林弹雨时代的孩子们和父母们,都能在这棉密厚实的回忆中,想到现政权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爱国,也更加拥护当权者。对于我们国家这个沿用了几十年的宣传和引导思路,我已经太熟悉了,也因此,会有一些让宣传者听起来可能不太顺耳但又不得不说的话。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起了一个听起来好象很怪的名字,《你会爱一个五十年前的美女吗?》,这篇文章的象征性大于现实性。我主要想通过这个话题,说明我的两个观点:一是,曾经的美女,相信当年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但是,现在已经不是美女了,也很难会有人,再有原来的那种兴奋和冲动了;二是,曾经的美女,自己也应该明白,此一时彼一时了。这个道理说起来好象很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就是不懂这个道理。


    今年是新中国的六十周年,一个花甲的大庆,我们要总结的东西很多。我在此特别想说一点,那就是新中国的宣传部门,在做爱国主义宣传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度。应该这样讲,自从国家诞生以后,古今中外的所有国家,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崇爱国;因为推崇的结果,会使国家的百姓,更有爱国心,更爱戴这个国家,客观上就能使这个国家的政权更加巩固,使这个国家的统治更加牢固。对于统治者来说,百姓的这种心态,是他们所渴望的。问题不在于哪个国家的哪个朝代更希望爱国,而在于有的国家的朝代,在推崇爱国的时候,所用的宣传方法非常巧妙,有的却非常简单,甚至显得有些幼稚。


    我们国家在北宋和南宋时代,推出了两组经典人物群像——杨家将和岳家将,就是很成功的爱国主义宣传手段。这群人物为了爱国,不惜忍辱负重,不惜舍生忘死。事实未必是这样,也未必真有那么强的戏剧性,有那么高大和完美;但是故事编得非常好,感天动地,令人震撼!这种树立榜样的爱国主义宣传模式,其它的国家和朝代也都有,但却很难塑造出这样登峰造极的人物来。曾经有过的经典,是好事也未必都是好事;它太完美了,也因此,再找出更有号召力的榜样来,可就难了!


    我们新中国在爱国主义宣传中,主要走了两条路线:第一条,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就是树立层出不穷的爱国主义榜样,但是,其榜样的经典性和号召力,很难再达到杨岳两家的程度了;第二条,就是或宏篇巨制或浓墨重彩,或影视小说或歌唱演绎,运用一切艺术手段,来表现建国的艰难历程,这样做的目的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想让百姓们永远牢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热爱新中国。


    我很明白宣传机构的心思:只有有爱国心的人,才能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所以,要千方百计地激发百姓的爱国心。我的看法却不是这样:老百姓并不需要有那么高尚的想法,我们从文化认同和生活习俗的角度,更习惯这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我们在生活着的同时,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国家,同时,做一个守法的公民,这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我觉得只要老百姓客观上能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行了,并不需要去看他主观上是怎么想的。


    我还可以说得更明确一些。老百姓不太可能过多地去考虑爱国这个主题,他们更多地会想:我在哪儿生活才更适应?比如,我们在看影片《南京南京》的时候,可能会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感到气愤;可是,出了影院,如果有日本老公可以嫁,有日本老婆可以娶,有在日本或是日企的工作可以作,我们还是很希望有这样的嫁娶,或是这样的职业的。


    我想给那些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的人,说一下老百姓的心态:与其花那么多笔墨,大力推崇爱国主义教育,不如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怎么样使我们国家的经济更繁荣、生活更舒适、官员更清廉、服务更到位等方面;人们觉得在这儿生活比在其它地方更享受,在这儿生活比在其他地方生活更习惯,自然就会选择生活在这里,而生活着的同时,聪明才智也就贡献给了这里。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开放了,人们受国籍的限制越来越小了,再靠痛说革命家史的方法,让人们记着前辈们打江山的艰难从而更愿意在这个国家奉献的思路太老套了。就像我前面说的,想象中某人曾经是一个美女,靠想象来调动激情,代替不了现实。宣传部门应该改变一下思路:更多地让人觉得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本身非常美好,不光在衣食住行方面,而且在社会民主,办事效率和社会风气等方方面面,都非常美好,这才是国家实实在在的魅力。有魅力的国家,才会吸引有爱国心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