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世界各国不妨借鉴一下中国的经验,让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千家万户,让低碳经济从民间开始,进入家庭,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十国部长与一个太阳能企业家
江苏日利达太阳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骨干企业之一,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在国内外推广了上百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前瞻性地提出了高能效的理念,倡导新兴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能像传统的家电行业一样,对产品能效有等级之分,提倡高能效。并于2008年率先在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中推出了高能效的概念,并在国家能效分级标准尚未出台之前,先行制定了企业标准,为国家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经验。日利达太阳能公司董事长王惠余作为太阳能行业的惟一代表,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言。王惠余向出席高交会的十国部长和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主席沃尔夫冈、世界能源大会主席斯蒂芬力荐中国的太阳能节能减排模式。
中国太阳能减排模式外国有的一学
王惠余介绍说,当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时候,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当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电、核能等产业被视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并艰难推广时,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已经默默地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节能减排事业贡献了二十年。通过二十多年的商业模式,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成为民间普及率最高的新能源产业,已经从城市普及到了广大农村,从家庭单机发展到了公共场馆的大型热水工程。一排排太阳能热水器成了中国屋顶上的一大特色,正是这些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机器,为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替代标煤150kgce,和417度电,仅2008年的总产量就达到3100万㎡,产生的热水相当于替代了465万吨的标煤,也相当于减排了有害气体二氧化硫118万吨、二氧化氮60万吨、烟尘92万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966万吨,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极其可观的。
并且王惠余用一组对比数据来说明,太阳能正在成为中国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他说在电、燃气、太阳能所形成的热水器产业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从2001年的占比15.20%、2002年的22.20%、2005年的28.23%、2007年的38.50%到2008年的占比50.8%,达到了稳占半壁江山的地位,随着2009年家电下乡的政策拉动,这一占比将还会上升。王惠升引用的另一组数字更形象地深化了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意义。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在其生产制造的整个产业链过程中,也是低耗能和轻污染的,每生产1㎡的太阳能热水器,其基础设施消耗标煤0.35kg,包装材料消耗标煤2.69kg,原材料消耗标煤93.06kg,工艺流程消耗标煤9.15kg,运输物流消耗标煤1.07kg,全过程总耗能106.32kg标煤。而太阳能热水器生命周期内能源效益高达90%以上(以10年计算,实际上有近20年前的热水器还在使用中),一年即可回收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能源。”王惠余特别向与会的各国官员介绍说,“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世界各国不妨借鉴一下中国的经验,让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千家万户,让低碳经济从民间开始,进入家庭,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世界两能源主席支持高能效太阳能
王惠余进一步介绍了日利达太阳能公司为了提升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让太阳能热热水器这一低碳产业更低碳,率先在行业内制订了太阳能高能效企业标准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订,及大面积推广高能效太阳能的情况,并在大会上散发了《太阳能实施高能效标准让低碳经济更低碳》的倡议书。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主席沃尔夫冈和世界能源大会主席斯蒂芬都高度赞扬了王惠余的这一行动,并率先在倡议书上签名,积极支持王惠余的这一倡议。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主席沃尔夫冈对王惠余说,“欧洲目前就业状况很糟糕,中国企业家们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光热产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企业家们很了不起,你来到大会上向世界推广你们的经验也很了不起!我对你们创造的奇迹很佩服!”
当王惠余将倡议书递交到以色列科技部长赫什科夫维奇手中时,赫什科夫维奇被这位中国企业家对环保事业执着的精神感动,在与王惠余详细交流了有关中国与以色列在太阳能应该方面的话题后,留下王惠余的联系方式,并嘱托陪同参会的以色列驻广东领使馆的官员经常保持与王惠余的联系,希望日利达太阳能公司能够与以色列在太阳能技术研究方面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