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分析及产业链组织形式的选择
【报告提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资源环境将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将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对我国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 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促进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发挥。但是, 在市场化过程中与之配套的宏观管理制度和调控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产业发展初衷的问题。本文针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外部性特征和准公共物品特征, 就如何矫正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保证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进行讨论,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
策建议。
【报告目录】
1.绪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内容
1.4再生资源产业及其特征
1.4.1公益性特征:不是一个纯经济性的产业
1.4.2准公共物品属性:依赖于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
1.4.3双重外部性特征: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4.3.1正外部性特征分析
1.4.3.2负外部性特征分析
2.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1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2.1.1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1.1.1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逐步完善
2.1.1.2形成一些区域性集散地和交易市场
2.1.2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2.1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总量分析
2.1.2.2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进口,成为资源供应的一个重要补充
2.1.2.3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有助于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减排目标
2.1.2.4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2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行业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较乱
2.2.2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2.2.3缺乏优惠政策,增值税抵扣依据设置不合理
2.2.4废物进口政策不明确,配额管理尚需完善
2.2.5法规不健全,废物回收责任不明确
2.2.6认识不到位,妨碍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2.3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2.3.1整顿和规范废旧物资的回收体系
2.3.2发展二手货市场以利废物的再利用
2.3.3加大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
2.3.4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再生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3.5对可作为原料的废料进口实行园区化管理
2.3.6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基础性工作
2.3.7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能力
3.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及政府的调控对策
3.1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分析
3.1.1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及特点
3.1.1.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时期
3.1.1.2市场化过渡时期
3.1.1.3完全市场化时期
3.1.2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3.1.2.1低水平的过度竞争
3.1.2.2企业数量庞大, 平均经营规模小
3.1.2.3资源利用效率低, 环境污染严重
3.2政府调控对策
3.2.1当前再生资源产业管理政策的评价
3.2.2政府调控对策选择的理论依据
3.2.3调控对策
3.2.3.1实施补贴政策
3.2.3.2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
3.2.3.3改变产业组织经营形式
4.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构成和运行
4.1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链结构图解
4.2回收环节
4.2.1再生资源的回收是再生资源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
4.2.2回收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4.3资源化加工环节
4.3.1资源化加工环节是再生产业链上下游的桥梁和纽带
4.3.2我国资源化加工环节的主体
4.3.3资源化加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4.4再利用环节
4.4.1再利用环节由两种类型的企业来完成
4.4.2再利用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5.再生资源产业组织形式选择
5.1“分散回收、集中加工”的理论视角
5.1.1再生资源来源分散, 种类繁多
5.1.2存在规模经济性
5.2现实判断
5.2.1以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纽带的产业运行模式图解
5.2.2建立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作用
5.2.2.1有利于规范化管理
5.2.2.2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
5.2.2.3有利于信息传递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5.2.2.4有利于控制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6.结论
[邮件交流][email protected]
[QQ交流]28780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