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安居为主角的欠款官司让家居界的秋天多了几分忧伤。
先是百安居为被告,被橱柜供货商好诗迪指责欠款900多万;后是百安居为原告,诉称深圳橱柜商韩丽宅配欠款900多万。供应商与建材销售渠道商之间的矛盾,就这样在这个秋天的法庭上,纠结不止。官司打来打去,能否最终解决百安居与供货商之间的是非恩怨?结果难测!
官司始终不是解决商业合作过程中,原被告之间利益分配的最佳方式,仅是一种让当初握手合作的双方反目成仇的催化剂。对原、被告而言,都没有太多益处,往往还得以庭外和解的方式抹平这场闹剧。
从雅迪尔诉百安居以来,百安居的欠款官司纠纷就没有消停,时不时会成为一个不光彩的主角,被送上被告席。由经济危机致中国区经营状况已够惨淡的百安居,再次陷入官司之争,可谓是劫数重重、雪上加霜。与一起合作的战略伙伴走到目前纷争不断的境地,可能是百安居进入中国市场时没有料到的。一向财大气粗的国外连锁巨头,入华之前的意气风发,到目前在外界经济环境和内部纠纷斗争的打压下,可能会显得疲惫不堪。
面对如此狼狈的现状,百安居需要反思与供应商的关系,而作为百安居合作伙伴的供应商也该反思自己合作之前的愚昧与鲁莽!
百安居之所以出现如今的尴尬,与其当初的财大气粗、盛气凌人不无关系,也与与其合作供应商伙伴的再三纵容不无关系。一个合作协议的形成,是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意思真实表示之后的结果。为什么,这个真实的合作意向,最后会变得岌岌可危,进而破灭闹上法庭?
百安居作为跨国经营巨头,在合同上的强词夺理作为供应商家不可能未曾耳闻,但为什么又欣然与其签署合作协议呢?利益使然!为了借助这个巨无霸的连锁渠道优势,获得供应商自己的生存发展利益,让众多供应商在进入百安居之前显得底气不足,致使地位扭曲。忍气吞声,或者说以损求荣,目的是为了搭上这趟看似平稳的列车,驶向企业追逐财富的彼岸。孰料,前途难测,世事难料。百安居进入中国之后,其经营状况经历2007年之前的繁华之后,就逐步步入衰退轨道,加之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摧残,直接让这个看似庞然大物的载体,变得越来越空虚,亏损不断,关店闭门事件接连上演。
百安居难以获得有效利益保障时,与其同车共进的供应商势必受其牵连。生意好时,百安居压一下货款,拖延一下付款周期,对供应商而言不是问题,因此,这种不按合同规矩办事的潜规则在供应商之间还能行通;生意差时,供应商其他渠道的经营状况难以为继,必然会将眼光紧盯其合作的连锁巨头,如此一来,百安居内部本不是问题或者被供应商默认的欠款问题,瞬间积聚,对经营惨淡的百安居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于是在船破求生本能驱使下,自保心里激化了供应商与百安居的矛盾。百安居也显得赖皮总比付死(付款过多导致现金流断裂危机)强。“老赖”自然成其护身法宝。任你供应商闹翻天,总比自己快速垮掉要好。
因此,此刻的供应商应该清醒点才对,动不动就闹上法庭,除了演绎一出闹剧,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供应商应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百安居的老赖与自己本就有很大关系,何况大多数供应商与百安居合作,是冲着借助这个平台销售自己产品获取利益为目的。在这个平台目前出现危机时,再雪上加霜,逼其休克,恐怕就不是简单追款的问题,可能最终会落得人才两空。
供应商与渠道商本就是一个绳上的蚂蚱,谁都别想见势不妙就溜之大吉。百安居之所以会拖欠供应商如此巨额款项,供应商应该反省的是,为什么当初会乐意把那么多货款压在百安居?为什么不及时催收?如今,百安居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供应商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与其并肩作战,把业绩扭转,而不是逼着要钱。明白人都清楚,此时要钱绝对是空话一场?百安居效益不佳,之前的钱又用作他用,哪来的钱给你?再闹就把百安居和自己一起逼上绝路!
既然供应商,在合作之前就埋下如今的苦果,那么在苦果成熟时,供应商应该学会品尝,多长点记性。不是所有的巨无霸渠道平台都是可以盲目入驻的,也不是所有的巨无霸渠道平台就能够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梦想,其蕴藏的巨大风险,是在供应商冲动、跟风时难以预料的。供应商要避免类似的风险隐患,最好是多条自己的腿走了,千万别把企业的未来建立在别人的基石之上!
百安居“欠款门”对目前还在与其他类似巨无霸渠道商合作的供应商是个很好的警惕。渠道商欠款根源,成也商家,败也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