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科学家高锟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高锟1933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随家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后的事实发展雄辩地证明了高锟博士文章的理论性和科学大胆予言的正确性,所以该文被誉为光纤通信的里程碑。 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根据高锟文章的设想,用改进型化学相沉积法(MCVD 法)制造出当时世界上第一根超低耗光纤,成为使光纤通信爆炸性竞相发展的导火索。 1970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在室温下连续波工作的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为光纤通信找到了合适的光源器件。 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化光纤通信系统。码率为45Mb/s,中继距离为10 km。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有「光纤之父」之称的高锟与另外两美籍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