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学问家不仅学问一流,其人品也绝对一流。然而,也有一些学问一流,可人品却未必一流,甚至有些下流的人物。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就属于这一类型的人物。沈括是著名的科学家,其一部《梦溪笔谈》即奠定了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在北宋当时的时代,沈括也算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据《宋史》记载,他不仅曾经领兵在西部边境上打过仗,而且是王安石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
沈括原籍浙江钱塘(现浙江杭州)人,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写下了让他名垂青史的、不朽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而沈括自己也因为这一本书而被誉之为百科全书的学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问一流的人物,其人品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初,沈括曾经与苏东坡共过事,一起在直史馆(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任职,两人当时也算是惺惺相惜,关系非常好,但是在王安石变法之时,两人却分道扬镳。沈括成了王安石变法集团的骨干,而苏东坡则成了新法的批评者(尽管他与王安石一直都最后两人关系都很好)。
由于经济批评新法,因此,苏东坡被下放到了浙江杭州(现今西湖的“苏堤”就是苏东坡在任上的功劳了),沈括奉命到南方巡察。到了杭州两人老朋友见面,自然相见甚欢,临走时,沈括向苏东坡索要他最近的诗稿,苏东坡很高兴就把在杭州的一些诗稿送给了沈括。谁知,沈一回到首都即拿苏轼的这些诗词与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说苏东坡在诗里诽谤朝廷、攻击新法。结果苏东坡被下狱,差一点连小命都不保,幸亏王安石等求情才免于一死,被贬到黄州做团练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然而,令苏东坡哭笑不得的是,后来沈括被废,定居润州时,还像没事一样,时常去找苏东坡叙旧,弄得苏东坡一点脾气都没有。
不过,沈括最令人感到不齿的是前后对王安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期,王安石主持变法时,沈括是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许多重要的变法措施他都是积极参与者。但在王安石被解职以后,沈括竟然向继任的宰相秘密报告,说新法的、包括王安石的坏话。也正因为如此,从此皇帝也不再重用沈括。沈括只好退到润州去写他那本著名的著作去了。这或许是让坏事变成了好事了。要不然,如果沈括还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这部让世界震惊的著作能不能写出来可能还要打个问号。
沈括之所以最终客居润州,或许跟这些事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