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重回增收轨道 是难以为继的表象么?


文/罗裕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了一则题为“三季度业绩喜人 车企再次上调全年盈利”的新闻,该新闻称,在三季度产销两旺局面的帮助下,汽车行业彻底扭转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部分上市公司还率先预告了前三季度亮丽的业绩,证券公司也纷纷上调全年业绩。

在已经预告前三季度业绩的汽车上市公司中,上海汽车(600104.SH)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计提了双龙汽车的损失后,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0%;而长安汽车(000625.SZ)则预计前三季度的利润为8亿~8.6亿元,去年同期仅为3.44亿元,同比增长133%~150%。不过,增长最快的是一家小型上市公司——专用车和微车制造商东安黑豹(600760.SH),该公司预计今年前9个月公司盈利30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约为30倍,主要原因是其主营业务汽车销量大幅提升。

不过,笔者经研究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产销和盈利双丰收,主要归功于第三季度的产销贡献。尽管上半年的产销规模也不错,但整个行业基本还处于“增产不增收”的状态,但三季度行情爆发后,整个行业重新进入“增产增收”的轨道。

主流汽车企业三季度盈利环比二季度增长20%左右,以龙头车企上海汽车为例,上半年利润下降近3成,前3季度暴涨7成,原因就在于3季度的收获。

我不禁想问,今年前9个月汽车销量异军突起,能意味着中国汽车业的盈利状况全面回暖了吗?

联想到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在深圳某经济管理峰会的表示,他称,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经济回暖只是“发烧”的表现。

郎咸平认为,传统上有消费、出口、政府输出这三驾拉动经济的马车。可是,三驾马车在目前的形势下失灵了。

第一驾马车——消费,中国前三季度71%的GDP都是钢筋水泥堆起来的,消费仅压缩到25%。而人均储蓄严重不足,因此也不敢消费。这第一架马车如何拉动GDP?

第二驾马车——出口,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国民储蓄率由去年9月份的0已提高到今年9月的7%,消费大幅减少。中国出口想恢复很难,所以第二驾马车也不灵。

第三驾马车——政府支出,7.37万亿元、4万亿元、十大产业振兴方案,汽车家电下乡,全部都是产能过剩,建完之后一锤子买卖。长期怎么办?所以,第三驾马车也没戏了。

郎咸平认为,“增加企业利润,构建企业产业链整合的第四驾马车,才是走向真正的经济回暖,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出路。”

朗教授所言有理,中国汽车业是否回暖的真正指标,也在于车企利润。

而我们目前的红火车市主要系政策市所为,1.6L以下减免购置税,及汽车下乡之举,均难以从本质上改善车企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一旦被郎教授不幸言中:中国车企们在缺乏后续有利政策刺激后,再次陷入产能危机,那么,车企未来几年的盈利状况便令人堪忧,而汽车股恐怕也会跌跌不休了。

当然,能够从实质上改善车企盈利状况的办法也不是没有,鼓励中大排量中高级车的政策若是出台,便为一剂药方。

不过,既然在政府节能减排的主导思想上,这剂药方恐怕很难兑现吧!

所以,车企的盈利状况,尤其是汽车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其实都是利好支撑着。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