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再次起飞


10月20日,联想携手合作伙伴和业界专家,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商用技术发展论坛,联想秉承“CEMS”理念(C-Cost,E-Efficiency,M-Management,S-Security),推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在成本、效率、管理、安全四个方面帮助客户创造全面的价值。

在去年联想的第一届商用技术发展论坛上,联想首次提出了“CEMS”理念,致力于帮助商用客户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近一年来,这一理念成为越来越多的商用客户IT建设的共识。

而作为一个中国本土企业,联想是有非常有韧性的一个企业。这一点从联想的成长过程中就可以看到。1984年,联想与戴尔分别在中国和美国同年诞生时,都是籍籍无名之小辈。1998年,PC业两位几乎同龄的领军人物风华正茂,33岁的迈克尔·戴尔带领戴尔公司以50%的年增长率登上《商业周刊》百强榜首,其直销模式令康柏、惠普、IBM等传统PC列强感到恐惧。

而遥远的大洋彼岸,34岁的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杨元庆则率领联想PC在中国开始了一骑绝尘的传奇,当年即获得15%以上的市场份额,随后几年这一数字又翻了一倍。戴尔在全世界打败了康柏、IBM、DEC、AST等PC巨人,联想则在中国打败了它们,包括戴尔。

2001~2003年,戴尔兵临城下,两位后起之秀在中国逐鹿一战。还沉浸在多元化和“中国的IBM”宏梦中的联想被戴尔的直销威力惊醒,亡羊补牢开始回归PC本业,搭建R(关系型)与T(交易型)双业务模式,重又站稳脚跟。此战未完,联想已立志“来而无往非礼也”。杨元庆率联想收购了总资产4倍于己的IBM PC业务。

在收购IBM PC业务之后,联想的年销售额由200亿港元增长为170亿美元,去年它以167.8亿美元的年收入首次进入《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第499位;全球PC市场的排名由第9位升至第3,又滑至第4,市场份额由2.2%涨至7.8%,最新的Gartner数据是7.1%。看市场表现,中国区对联想销售额的贡献份额在2006财年自前一年的36%继续上升,至38%;看业务模式,联想总结出来的关系型模式(面向大客户)与交易型模式(面向中小企业及消费市场)并行的“双模式”在中国是令对手感到可怕的战车。

消化IBM之后直接带来的是优质的高端用户,如今对于高端商务用户而言,联想ThinkPad已经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自诞生以来的17年间,联想ThinkPad对于高品质的追求从未止步。在交付用户之前,ThinkPad笔记本要经过一套被称为“拷问试验(TORTURE TEST)”的极其苛刻的测试,比如,在键盘上洒下咖啡,测试防水性能;在140度的高温到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之间,测试稳定性;从一米二的高处掉落来测试机身坚固性。 不管是“APS主动硬盘保护技术”, “镁制防滚架”、还是“应急与恢复系统”,这些创新技术都确保了联想ThinkPad的高安全性。

ThinkPad的高品质不仅为客户的数据安全和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还直接降低、甚至避免了后续的维修、维护成本,有效地降低了用户的TCO(总体拥有成本)。联想在中国区的市场份额在两年间从25.1%做到了令人惊叹的36.7%,目前按照目标消费者的不同,联想建立了覆盖个人、中小企业、大企业三类用户的完整商用产品线,包括:针对高端商务个人的ThinkPad笔记本,针对中小企业的V系列、扬天系列,以及针对大客户的ThinkCentre、昭阳、启天系列。

现今“CEMS”理念已经融入到联想针对商用客户提供的全套解决方案中。这背后所依托的,是联想全球协同的高效创新体系,强大的产业垂直整合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视野。这些优势,让联想能够将业内领先、最合适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第一时间带给用户。相信在激烈的商用市场竞争中,“CEMS”也将成为巩固和发展联想商用市场领导地位的利器,让联想实现再一次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