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该放弃网络主导地位吗?


  美国该放弃网络主导地位吗?

  作者: 纽约 刘实  来源: 侨报

  在因特网(Internet)上,美国至今一枝独秀,比在处理伊朗核武、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的处境有利得多。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和硬件公司。谷歌、雅虎、微软乃至线上美国,都是因特网上的重要“山头”。但人们不太注意的是,美国对网络域名的管理,至今也独领风骚。

  因特网上有条不紊的秩序性,对每个用户来说都至关重要,每个网站都分配到独一无二的网址,这些网址按其性质纳入较大的网域,一个网域分配到一个域名,如“.com”(商业)“ .edu”(教育)和“.gov”(公共服务)等。中国的网址最后都加了“.cn”,台湾由加上“.tw”。

  监督网域运作的是一个不太知名的美国公司,全名叫“因特网定名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如果没有它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因特网就会变成孙悟空管理下的王母娘娘的蟠桃园。

  ICANN成立于1998年,与商务部订有《合办项目协议》(JPA),负责网络定名与编号分配。JPA规定了ICANN的业务范围和义务,但有时限,需要到期延时,所以,ICANN必须守规矩。这实际上相当于美国政府在控制因特网。

  有多次联合国会议上,都有国家对“一个国家控制因特网”表示出异议,认为管理因特网应是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电讯同盟的事。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较大,欧盟基于使用量和管理能力,则主张由12个发达国家共同管理。

  对以上两种办法,奥巴马政府都不赞成,仅在JPA中加了一条“承诺的确认”,要求ICANN妥善管理因特网。商务部对因特网的运作则无任何具体支配权力。商务部将加入一个大约由36个国家组成的政府顾问委员会,对ICANN的运作方式提出建议,但这种建议对ICANN没有约束力。美国政府只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也不具备特权。

  网民把这种安排解释为“切断了政府同ICANN间的关系”,如此,ICANN就将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政治压力。很长时间以来,就有人主张增加域名,如“.food”(食物)、“.toy ”(玩具)等。不过,域名的增加必然牵涉现存体制下的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司法部已致函商务部,指“.com”中的许多商标会受到增加域名的严重影响。如何保护因特网上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将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要工作。

  网民更担心,一旦ICANN不受美国直接或间接约束,别的国家会对其施压。伊朗正在千方百计地阻拦发自美国的网络信息。伊斯兰国家大都强调,《国际人权盟约》要求抑制因特网上制造“恐伊斯兰症”的素材。中国则希望能阻止鼓吹“西藏独立”和“新疆动乱”的网站。

  可见,这种推动西方民主和法治的“引擎”,确实带来了干预他国内政的问题。因特网成了一个防不胜防的方便通道,一些国家在网上设防,似乎有正当理由。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义务将因特网保持为不受这类矛盾干扰的公用平台。

  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插手ICANN或干脆不过问它,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你认为保持因特网上现有的秩序很重要,那么你也许宁愿支持美国保持其在网上的现有地位,由其商务部间接管理。

  (作者系旅美华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