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应感谢的人——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从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壮举,由此对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世界的影响,也是古未有亘古未有。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感到遗憾成分的自豪和骄傲,能在历史中亲身经历和见证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改革开放有多伟大,影响有多深远,自然用着我们这些小人物来多说。今天在此要说的话题是,改革开往三十年,我们最需要感谢的人是谁?下面笔者从个人的视角和切身感受一一道来。

  一、邓小平

  相信这是毫无疑问的,作为改革开放的引路人和总设计师,历史将会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当然,邓小平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姓名,他既是一个象征也是一个符号,是党的国家一大批改革开放的坚定者、支持者和实践者。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现在想来当年的决策都感到后怕。在改革开往中要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怎么样的胆量和勇气,也许只有像邓小平这样历经风云变幻的政治家,才有这样的胆略和胆识。确实,历史毫无选择地把这个使命给了他,把这个责任也了他,把这个机会给了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我们不能不动情,不能不感慨,也不能不感恩。

  以上这些从我的家庭当年所经历的变化,足以说明一切。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我和我们全家人终于实现了祖祖辈辈天天吃饱饭的梦想。

  2、父亲落实政策恢复工作,稳定的收入使得我们家庭全面脱贫。

  3、爷爷的反革命案件得以平反,我们家庭在政治彻底翻身。

  4、我于1983年通过高考进入法律学校学习,并于1985年成为一名人民法院的法官,由乡下人成为了城里人,这也是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

  二、袁隆平

  作为的杂交稻之父和有着“中国的种子”美称的袁隆平,他的功德一点也不亚于传说中的尝遍百草的神农氏、补天的女娲。对普通人来说,他就是一位活着的神。

  之所以这么说,从小处讲,自从有了杂交稻,我们家就再没缺过粮,吃不饱饭起码就成为了历史。从大处讲,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农村开始的,杂交水稻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有他的功劳啊,可以这么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最有力地支持和支撑起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保证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并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继续和深入。

  水稻从亩产七八百增加到一千二三百斤,据统计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全国人民吃饱饭从来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改革开放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吃饱饭,而正是袁隆平解决了中国最大的政治难题,并为改革开放事业的继续和深入提供了最有力的基础保障。现在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的亩产量已经超过1600斤了,中国始终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谁敢说其中没有袁隆平的功劳?

  所以,袁隆平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最感谢的人之一,同时感谢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

  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是首先响应并义无反顾地支持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外资来源的主要部分。尤其是香港同胞,对深圳的改革开放事业给予的起步给予无可替代的支持。

  如果不来深圳,就不会知道香港人对深圳特区的建设的贡献有多大,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有多大。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只不是宝安县境内的一个人口不足3万人的小镇。1949年深圳获得解放,中英关系交恶,从1951年起封锁了深圳与香港的边界。在此后的二十年深圳共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偷渡,当时宝安县的人,生下来就开始学游泳,就是为了长大了偷渡香港。解放30年,宝安县的人口,几乎没有太大的增长,新出生的人口中大部分都偷渡到去香港了。

  关于偷渡到香港人数,民间保守统计,参与者不下100万人,成功者至少有三十万人。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加工贸易飞速发展,缺乏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港英政府对偷渡来香港的大陆人,是来者不拒,有一段时间是偷渡到香港的人上午到下午就能上班,而且发给香港居民证。

  1977年11月,复出后的邓小平,首先把广东作为视察全国的第一站,深圳边防部队无力防守,就把偷渡事件作为恶性政治事件上报到了邓小平面前。邓小平沉默了好一会儿,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了两句话:“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这两句话也是后来建设深圳特区的最早的福音。

  自从深圳建立特区后,不仅没人偷渡去香港,相反已经到了香港的人,首先带着他们在香港辛苦积蓄的钱,参与深圳特区的投资与建设,从加工贸易、开店设厂、娱乐休闲、房地产的开发等等,大促进了深圳的特区的建设和开发。如果没有特区的政策的吸引回了这批曾经偷渡到香港的人返乡,带动香港人大量地投资到深圳投资,也许深圳特区将与其它三个经济特区一样,很难想象深圳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功。

  这是一段非常晦涩的历史,主流媒体和报道也很少提及这一点,也很难把曾经的偷渡客与中国改革开放这样伟大的事业联系到一起。但正是那一批批当年的偷渡客首先回来支持了特区的建设,支持了改革开放事业。

  就在在今天,去香港多走一走,就会发现位于深圳火车站的罗湖商业城几乎是香港商业城的复制过来,这样的商城在香港遍地都是。就连深圳的农民房都和香港的村屋一模一样,完全是香港村屋的翻版。饭店、茶餐厅、咖啡厅等等开始几乎都是从香港照搬过来的。再看看深圳早期开发的房屋,几乎和香港的住宅是一个面孔、一个风格。可以说,在深圳处处都是香港的影子。

  之所以罗罗嗦嗦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这样一段历史和一个事实,在过去三十年的相当一段时间,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晴雨表,深圳特区的最早的决策者、领导者和建设者们,几乎都是冒着牺牲自己政治前途和生命的风险,换回了深圳特区今天的辉煌,而当时最在力的支持就是香港人。香港人来了,台湾人来人,日本人来了。现在美国人、欧洲人都看好我们了,是因为我们改革开放有了基础,他们可以用他们技术和资本优势来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其中还不乏居心颇测。当年我们改革开放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

  现在,一切都好了,而且会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虽然它难免有些晦涩。很难想象,假如深圳失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怎么样?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或是将来,同为炎黄子孙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与我们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他们永远都是我们最坚定的支持者。在此,我们应该特别感谢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所作出的贡献。

  四、农民工

  农民工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改革开放中运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获得成功,农村改革的成功极大地了解放在农村的生产力,产生了富裕劳动力。为改革开放深入提供的源源不断生产力保障,也才有了农民工这一词。

  要问农民工我国对改革开放到底贡献有多大,现在回答估计还为时过早。但现在就可以下结论,没有亿万农民用自己的身躯、血汗、尊严、人格甚至生命的付出,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哪一个中国制造没有他们的凝聚着辛苦和血汗,他们虽然不是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但一定是改革开放的野战军。

  笔者农民的儿子,也是一位远离他乡谋生求业的人,深知一个人尤其是个农民在城市、异域他乡谋生的艰辛,像我们这样靠出卖智力谋生的人都得不到应的尊重和回报,更何况这些完全靠出卖自己简单的劳动力为谋生的农民工呢?

  他们既奉献者也是收获者,但更主要的是奉献者,因为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得到的太少太少。现在我们生活的任何一座城市,如果离开了农民工,都运转不下去并立即陷于混乱。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五、下岗工人

  与农民工一样,下岗工人也是个历史名词,只不过这三个名词远比农民工这三个字还要悲壮得多,因为他们是属于被牺牲和被抛弃的一群人。

  人类有三大基本恐惧,害怕自己不够完美、害怕被背叛、害怕被遗弃。这三大恐惧中的任何一个都足可以把人带到生与死的边缘,可想而知那么多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在他们下岗的那一刻是面临怎样的痛苦和折磨,对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伴随着他们的可能是漫漫无期的终身煎熬。城市中的低保户、特困户大多来自这一个阶层。

  下岗工人是历史给他们的一个宿命,这是好国家的无奈、企业的无奈、个人的无奈综合的结果。好在还有助,现在国家已经在政策上给他们越来越多的利益倾斜和照顾,起码的生存不会有问题,要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努力。

  但无论如何他们是被牺牲的一群人,我们应该感恩和感谢他们。

        

  六、中国军人

  中国军人是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统称,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个称号过去是,现在是,相信将来还应该是。

  中国军人是我们的钢铁长城,是共和国的脊梁。在此,笔者随意在网络上找了一段网友的话略加修改,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敬仰。

  当洪水袭来,当地震暴发,当祖国遭遇灾难的时候,中国军人总是最先出现在最危险的第一线。望着衣衫上满是泥巴军容,看着疲倦中坚毅的双眼,我们泪流满面。此时此刻,我们真想说些什么,但又真的说不出什么,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历史和现实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只要有了他们,灾难中的人们就能树起必胜的信念,因为有了他们,普通的百姓就会有永久的平安。中国军人,全国人民感谢你们。中国军人,你们是共和国的好汉。

  以上是笔者在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中想到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想溱个整数也凑不齐,故未尽之处万望朋友们随后补。

  邱旭瑜律师

  2009年1月8日6时30分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