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表文章说,中共举行大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虽然,网络上对于“不折腾”的各种译法五花八门,但都没有把“折腾”里头蕴涵着的“混乱”、“自我消耗”义体现出来。时至今日,针对“不折腾”,代表官方的权威解释依然缺席,似是预留了模糊空间让各家解读。对此,有文章大赞“不折腾”表现了中共的高智慧。“不折腾”也因此迅速成为2008年这个当代中国历史上重要年份的岁末流行语。
问题在于,既然说要“不折腾”,首先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折腾”。就动机而言,如果用不计后果的激烈方式改变现状或现行态势,那就是“折腾”。大者如反右、大跃进、农业学大寨等中共建国以来发生的历次政治运动,可以说,改革开放前的当代史,基本就是一部折腾史。小者如刚兴建不久就要被拆除的上海外滩“亚洲第一弯”等人造景观、重庆万州“三峡明珠观光塔”等形象工程,为实现“无摊城市”目标而在合肥全市开展的整治摊点大行动等政绩工程,都是新时期政府“折腾”的坐标。就后果而言,在“折腾”主体层面,比方说,如我一般的小老百姓,突然心血来潮为跳槽要辞职,为了别人的老婆要与自己的老婆离婚,抑或变卖房子举家搬迁到情人的城市,等等这一些,无疑都可以算做“折腾”,但损害到的只是个人和家庭。但是,假如大大小小的政府也心血来潮如此这般的折腾,影响到的则是万千百姓的安宁。更甭说大跃进、农业学大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运动了。
一个可以接受的观点是,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那种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式“折腾”不太可能发生,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政府主导的模式。1990年代以来盛行的政府主导模式,导致了财富向政府过度集中、资源向政府过度集中、权力向政府过度集中这样一种后果。在缺乏有效制衡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就是过度强势的政府不但要挤压社会自由,而且还要挤压老百姓过自己小日子的权利。由于这种模式缺乏了一种对老百姓的深刻敬畏,凡事都没有经过周全的考虑并采取审慎的方式,所以,政府随时都会通过人造景观形象工程、无摊城市政绩工程等花样,增大折腾老百姓的可能。
然则,如何可以做到不折腾,在大的政治运动大的折腾不太可能发生的前提下,如何避免1990年代以来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小折腾,这是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必须要解决的新课题。换言之,当权者必须下大力气推进以民主政治为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使政府真正做到在法治之下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审查。一个鲜活的参照物,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虽然思想理论界风风雨雨经历了几次大的交锋,但经济社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且,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思想交锋,使决策者考虑得更加周全,每一次改革行动都更加审慎,这才有了30年发展的连贯性,这才使整个国家的面貌得到了改写。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改变现状的努力都看成“折腾”,这就格外需要清晰界定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属于“折腾”,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属于“创新”。在可参照的历史背景里,如果我们的政府真正做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则变换花样的折腾可以避免,有着创新意义的折腾才可以发生,不折腾才可以得到落实和保证。(文/蒋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