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摸清土地家底详情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今年下半年各地将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整理,并以2009年10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统一进行变更调查数据更新,向国土部汇交成果。
为了防止可能地方政府在数据上“动手脚,对自己有利的多报,对自己不利的少报”,有关方面正酝酿出台“既往不咎”的政策,即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某地耕地数量出现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在确定省级耕地保护目标时,不变动耕地保护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1月19日《东方网》)
上个月,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提出国家应该取消18亿亩红线的限制性建议,遭到了众多网友的强烈反对。笔者对“18亿亩红线”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我的担忧却是:目前全国是否真的还有18亿亩耕地?
据有关报道,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
两年多过去了,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2007、2008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4.8%和25.5%,大大高于GDP的增速。这些投资的背后,必然需要大量的土地可供使用。金融风暴后,中国政府作出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更是多得令人乍舌,而无论是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还是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用地,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
最为直接的是,由于前几年房价的大幅度上升,直接引动着地价的飙升。而在高地价的状况之下,地方政府卖出了大量的土地,使商品房的供应量陡增,直接导致了自去年开始的房市供求关系的逆转。
就笔者对一些重点城市前几年的土地供应分析,已经成功“招、拍、挂”的土地,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内恐怕也难以完全消化。有意思的是,就在大量土地难以及时得到开发的情况之下,地方政府仍在极力推出土地,拍卖不出去就挂牌,导致2008年的中国土地市场几乎全面由“拍”转“挂”。预计,2009年的中国土地市场依然是“挂”占绝对上风。
由此可见,中国的土地消耗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对耕地实施必要的保护已显得至为迫切。在这种大背景下实施全国土地普查,确实非常必要。
国土资源部对此前的一些违规现象“既往不咎”,是希望避免地方政府在此次土地普查中弄虚作假,将数据弄真实点。可这样的宽容,却多少有点“有法不依”的嫌疑。对违规者的“不咎”,其实就是对他们的纵容,是在鼓励他们今后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愿用地,这无论是对于“依法治国”,还是未来对土地的严管,都是一个很不好的“开头”。
没有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18亿亩红线”岂不成了空头支票?
推荐导读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副职如妻妾,助理如丫鬟
副部级嫖妓逾百,米凤君或将再破吉尼斯
新闻链接
国土部强力推动土地调查 调查结果拟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