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传人曾祥裕行走丽江看风水


丽江 :“风水治城”的杰出典范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QQ175613195,电话13766307454)
   丽江之行
    丽江,中国西南部一方天地造化的奇山秀水之地。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你是我久已想往之地,如今我来啦!
    踏在古城那被岁月磨亮的石板路上,看着从身边簇拥而过的悠闲的海内外游客,不由得生发几许感慨:人生是过客,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各有曲折的故事在演绎。相遇在丽江古城的石板路,这光滑的石板路,印了多少红尘男女的履迹,目睹和见证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 。我来丽江不是期待有什么艳遇,只愿如徐霞客般在有生之年,多走走神州大好河山,在饱览大自然秀丽风光同时,发现人文之美。风水是我视野之中的一道亮丽景观,每到名地非考察一番,以探寻其中的风水奥秘。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面积约3.8平方公里。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是一个风水选址的佳作。我无暇光顾遍布古城密密码码的小店购买钸品,专心考察这丽江古城的风水格局。

  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的“水格富贵”之相。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城中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古城处处有水。水给古城带来了鲜活的生机。我一路走来,一路可见,水中游鱼细藻,映影波光,垂花古藤随流飘摇,闲坐妪翁隔岸呢语。
   
   从丽江古城的水,让我想到这么多年来考察的古村落如湖南岳阳张谷英村、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浙江宁海的前童古村、江西婺源的江湾等地,都是山水环抱的风水格局。
 丽江古城水流清澈
   “山管人丁水管财”。水是一种风水格局不可缺少的要素。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家的特别重视,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这处,水交则龙止。由于水流的弯曲缓急千变万化,风水家也将水比作龙,称“水龙”。一本风水名著《水龙经》,专门讲水系形势与择地之关系的,其汇总了上百种关于阴宅和阳宅的吉凶水局,以供后人参考。
  留心观察,做好水文章。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家择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问纵(山脉),只看水绕是真龙”。《水龙经》便专门讨论了水龙寻脉的要旨和法则。
   然水有大小,有远近,有浅深,不可贸然见水便为吉。
  当审其形势,察其性情,别其吉凶,以作取舍定之标准。 风水家取舍水的标准,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态为依据的,“水飞走则生气散,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
  认为为水要屈曲,横向水流要有环抱之势,流去之水要盘桓欲留,汇聚之水要清净悠扬者为吉;而水有直冲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倾泻之势者为不吉。
   无水不择居,人要有吉相水要贵格。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屈曲处选址。即是河流弯曲成弓形的内侧之处,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这种形势称为"金城环抱",按五行,金象圆,且金生水;又称其为“冠带水”、“眠弓水”,是风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势,所从皇家如故宫中的金水河、颐和园万寿山前的冠带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均由此衍出。
  
    这种水局之所以被认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在于其基地的安全、不断扩展和环顾有情。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是符合科学道理,故可多为今日选址所借用。如可选择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泊之处建房等等。当今,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交通发达,水路交通作用已萎缩,水的致财因素也随之削减。但是,择居时仍然要考察水的风水作用。对水环境的考虑不外注意水势、水源、水质三方面而已。选址还应考虑防止污染等因素。综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走过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的弯路。痛定思痛,我们的为官者不应搞政绩工程,盲目引进工业污染严重的项目,而应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空气水源吉净的生存环境!
  
   走在丽江古城小道,坐在古桥上,仰首可观蓝天白云,俯视可听溪水叮咚。游人如织,笑逐颜开,这是一幅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真是上苍恩赐于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风水轮流转!我们泱泱中国将在世界之林巍峨崛起,为推动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