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是农民的儿子而骄傲
——访中国农发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主席、河南省公司化农村建设管理委员会理事长 党金国
河南经济新闻报记者 杨君
“历尽坎坷志不移,情系民生旗帜举”,谈及党金国的人生经历,他如此坦陈道。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在他身上显得淋漓尽致。
1963年2月,一个天资聪颖、足智多谋的生命诞生在河南伊川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这个生命不仅没有被命运无情的安排所折服,他勤奋好学、自立自强,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与家乡那块沃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党金国——一个对他人和社会充满责任感,历经坎坷矢志不渝,扎根基层寻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金钥匙的真正实践者。
昔日学校里,他是老师眼中的骄子,是同学心中的好朋友;如今工作中,他是公司化新农村建设的倡导者,是志存高远却扎根基层的实践者。然而,他自喻为农民社会活动家和农民诗人。
生活的煎熬使他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1978年,党金国以优异成绩考入伊川一中,1980年他又以全县文科应届生第一名的佳绩考上大学,但命运的偏执令他始终难以置信,最终无缘踏入大学校门。于是,沧桑岁月里,他任凭风浪击打,虽说经历了流浪、教书、当矿工、自办职业培训班、经商、当老板的磨难生涯,但是他都依靠自己的坚强与执着最终摆脱了贫困。甚至,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竟弃商从文,受聘于新闻媒体当起了一名记者。躬耕新闻行业数十载,历任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驻豫记者、特约记者、站长等职,并且在相关媒体上发表了《百年沧桑话三农、农改大潮悄然成》、《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有方、新农村建设金钥匙生成》等颇具深度的研究性文章。
“今生后半无所求,心系民生为苍生,苍天有情不负人愿,大地有义举世欢颜,我生何谈悔怨。”这是党金国博客里的自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十年磨一剑。通过相关手续申报,他被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管的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任命为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立足河南农业大省,面向全国进行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运作,建立了以伊川县伊赛养殖专业合作社、伊川县摩天岭金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郑州市豫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为样板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6个。除此之外,令他津津乐道的也许是公司化农村模式的推广。
公司化农村模式是郭大山先生耗时七年,在考察国外先进农业国家基础上,结合中国新农村发展实况,对中国“三农”问题深入剖析研究而形成的一种既适用于贫困山区农村建设又适合平原地区及丘陵区农村建设,既能适合各种不同资源的因地制宜开发,又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大农业生产发展的“农村公司化、农业企业化、农民市民化”三化标准的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城镇化建设的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
公司化农村模式有利于改造传统农村为公司化经营的新农村,有利于改革单纯农业为企业化管理的大农业,有利于改变原有农民身份为 “员工式”的市民化新村民,对于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前提下积极探索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作为河南省公司化农村建设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党金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前景非常看好,也对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充满了信心。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党金国就发表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发展之我见》,彰显了其超众的才华和高贵的民族气节。
“45年的风雨历程,深爱着祖国的万里晴空,不改的是善良,不变的是忠诚……”,历史不会忘记一个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福祉而辛勤工作的农民的好儿子——党金国。有人说,谦诚而智慧、善良而多情、勤奋而坚强、自信而不自负、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是其人格的写照。但他说:“我为是农民的儿子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