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资投行的分类
在香港设立机构的中资背景的投资银行按其母公司的业务来源可以分为:原国有银行系(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系(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证券公司系(如中信、
2.各中资银行系投行/证券公司的比较分析
由可获得的公开资料,无法对这些机构做出较公允的排名和评价。整体来看,银行系与券商系的在港中资银行都有佼佼者,比如中银国际、
2.1各机构的特点和优势
中银系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由中国银行全资控股,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力平台。中银国际于
中银国际控股 BOC International
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 投资银行业务 中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基金管理业务: 1. 中银国际英国保成(HK) 资产管理公司 # 2. 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2004年) (国内) #。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 投资研究、咨询等 中银国际全球业务 中银国际(新加坡)公司、 中银国际(英国)公司等 中银国际直接投资有限公司 从事直接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等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经纪业务: 1.拥有香港联交所10个交易权,从事港股现货、期货等经纪业务; 2. 中国国内综合券商全牌照业务*(2002年)。
中银国际不断完善业务架构,2007年成立了杠杆及结构融资板块,国内银行中目前只有中国银行集团通过中银国际开展杠杆及结构融资业务,致力于为客户设计和提供高质量的融资策划方案,专注于财务顾问、过桥融资、杠杆融资、结构融资等服务,为企业实施杠杆收购、企业重组、策略性并购、项目建设及其它投融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中银国际参与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令业内瞩目。另外,中银国际还有意在香港发起设立一只美元基金,负责投资国内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在过去比较薄弱的二级市场配售,中银国际亦有突破。过去几年仅做过中银香港一单二级市场配售,而2007年仅二级市场配售就做了十单。与很多中资投行相比,盈利结构更为合理,不是仅仅依靠IPO赚钱,而是IPO、债券、定息收益。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持有第1、2、4类牌照。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持有第1、2、4类牌照(证券交易、期货合约交易、就证券提供意见);中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第1、4、9类牌照(2005);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持有第1、6类牌照(2005);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持有第4类牌照(2005)。
中银国际的核心优势是:首先,业务功能和范围覆盖较广泛,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机构销售、投资服务、投资研究、定息收益、衍生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过桥融资、私人财富管理、杠杆及结构融资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其次,受益于中国银行集团的全球品牌、网络及客户资源优势;再次,中银国际全资控股中银证券,在二级市场是香港的主要证券经纪商之一,可向客户提供保证金融资(孖展融资)、新股融资、新股配售、全球期货及二级市场配售等服务。此外还与一大批退休基金、互惠基金及对冲基金客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最后,中银国际的研究队伍的研究实力和研究产品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重视与好评。研究领域覆盖宏观经济环境、行业、企业及市场情况,在所有投行中拥有覆盖面最广的深度跨境研究能力。
建银系
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建银国际”)是中国建设银行全资拥有的投资银行业务旗舰,现下设五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建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建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和建银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证券承销、保荐、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证券零售和配售等投行业务的主要方面。
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承销总量排名中,建银国际名列全球投资银行第9位、中资全资投资银行第1位。2007年建银国际的各项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利润和利润增长幅度衡量,建银国际已在香港中资批发投资银行中位居前列,并成为建行集团利润和资本回报最高的海外机构。
建银国际在海内外联动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尝试。2007年,以保荐人和承销商身份参与21家香港IPO项目;以财务顾问身份,帮助马来西亚物业公司完成英国主板上市项目;参与建行A股上市及其他A股上市公司重组项目。期间,以配售代理身份,协助上市公司进行配股筹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1893)等。建银国际通过国际配售途径入股中国最大锆业制造商——亚洲锆业(香港交易所代码 :0395),占该公司配售股权的10.37%,成为其主要股东。该项投资出自建银国际旗下Post-IPO基金,该基金主要通过配售及直接买入等方式对已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截至目前,建银国际已管理7只基金,包括对冲基金、Pre-IPO基金、并购基金、Post-IPO基金等。该系列基金主要投资于包括内地在内的新兴市场,涉及能源、新材料、消费、资源等多个行业,投资周期涵盖1个月至5年的较宽范围。
建银国际将与内地机构紧密联动,进一步加大在内地的投资运作力度。建银国际旗下资产管理公司还曾于2006年年初,联合高盛、渣打银行等,对中国房地产公司世茂地产进行了上市前财务投资,并于当年完成了对中国最大智能交通集团及位列国内三甲的大型烟草包装印刷商的投资。2006年11月,建银国际以可转换债券(CB)方式,投资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中惟一一家具备从研发到增值服务完整产业链的高科技集团,成为其上市战略投资者。2007年,建银国际再次以可转债方式,成为国内一家大型别墅发展商的上市战略投资者。同时,建银国际还以中外合资方式,成为一家太阳能电池及原料生产商的上市战略投资者。此外,建银国际还参与了工商银行、中海油化学及中信银行等多个上市公司的配售。在2008年中国投资年会上,建银国际被授予“2007年度最佳新锐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建银国际的核心优势包括:
(1)具有香港中资投资银行中最完善的投行产业链,涉及Pre-IPO、IPO和Post-IPO等环节中的多种产品,以及企业融资、兼并收购、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证券经纪、结构性融资等多种业务;
(2)业已建立红筹品牌与Pre-IPO投资品牌,如以主要投行身份参与的中国建设银行、西王糖业、中国淀粉和保利协鑫项目,以及中国通信服务、中国交通建设、银泰百货、中信银行和阿里巴巴等项目。对几十家世界最大型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包括CIC、山东山水、复星国际、中国中铁、中材股份(基础投资者)等;
(3)与内地总分行建立了最为紧密和有效的业务联动机制,具有强大的业务整合能力;
(4)拥有全球化的业务网络,在内地、香港与海外同时开展业务。
工银系
工商银行系包括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工银亚洲证劵有限公司以及与东亚银行合资的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工银系与其他中资投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三家机构均是从外部收购而来。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香港友联银行有限公司,于1964年在香港注册。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友联银行,并将友联银行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1998年在香港成立,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及东亚银行,透过收购在亚太区拥有数十年投资银行经验的西敏证券亚洲业务所创办。工银亚洲证劵有限公司前身原为富通证劵有限公司,为华比银行附属公司,后由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收购,于2004年更名为工银亚洲证劵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实际上是一间商业银行。除了商业银行服务,证劵业务成为其零售银行核心发展重点之一,凭借母公司的巨大客户资源和内外联动策略优势,近年正快速壮大发展。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的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面向内地、香港和国际大型公司企业和机构客户,为客户提供融资、结构性资金产品、债券发行、存款账户管理等综合多元化的服务。同时,依托中国工商银行在内地市场的专业优势,还为客户提供相关财务顾问服务,对项目风险、法律、税务、融资事宜出具专业意见。企业银行业务包括:银团贷款、双边和贸易融资、飞机、船舶融资业务、兼并、杠杆收购及管理层收购等结构性融资业务、优质物业抵押贷款业务、债务重组贷款、企业融资顾问、担保业务。
工商东亚透过中国工商银行及东亚银行(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的雄厚资源,迅速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中享负盛名的投资银行。工商东亚乃首批将中国民营企业,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银行之一。工商东亚为客户提供的投资银行服务包括﹕股票融资、债务融资、合并收购、企业顾问、企业重组。工商东亚专长于各项债务融资,包括项目融资丶银团贷款丶短期融资票据丶结构融资和搭桥贷款等产品。曾担任多项大型债务交易的牵头经办行,包括南海石化在广东省的40亿美元项目及粤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的148亿港元再融资。
工银系的核心优势是通过多轮收购,整合了中国工商银行、友联银行、东亚银行、华比银行等多间商业银行的网络、客户资源和业务特长,同时吸收了相关的证券业务,将其与一般银行业务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服务优势,特别是在零售经纪业务和债务融资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光大系
1997年后,光大控股先后入股内地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 作为第一家持有内地银行及证券公司股权的香港上市公司,使海外投资者得以间接投资内地金融企业,公司亦通过联营公司光大证券(持股39.31%),分享内地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光大控股积极打造香港业务, 充分发挥在中港两地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 集中发展以直接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策略投资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 努力扩大资金管理规模, 并形成与投资银行(企业融资)和经纪业务等收费性业务共同发展的格局。
光大系的核心优势是其在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在直接投资和基金管理等方面收益巨大,二零零七年全年实现税前利润港币7.52亿元。资产管理部门年末管理资金达港币14亿元,全年实现税前利润港币3.04亿元,其中管理费收入约占1/3。
交银系
交银国际(BOCO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是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投行和证券旗舰,其前身交通证券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在香港注册成立。2007年初交通证券有限公司重组为交银国际。交银国际下设交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和交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证券买卖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交银国际主导和參与了近百家企业上市的承销,发挥银行资源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新股和证券买卖融资服务。交银国际也是香港证监会批准的第一批主板上市保荐人,并拥有香港证监会收购兼并的独家财务顾问牌照。
招银系:招银国际
(略)
2.2 银行系投行/券商基准比较
国内由于长期以来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时间较短。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银国际,这是香港第一家中资银行系的投行,2002年3月,建行成为国内首家获央行批准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商业银行。2003年,为了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建行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2005年,交通银行被批准为综合经营试点银行,开始实施以"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管理先进型银行"为目标的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整体来看,银行系的投行/券商虽然近两年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较早开始投行业务的中行,过往业绩平平,建行在上市后成立了投行部作为综合经营的载体,这两个机构属于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BENCH MARK),而其他的银行系投行尽管取得的业绩不是很多,但在业务结构调整方面,作出了积极进取的安排,反映了银行系投行/券商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我们以中银国际和建银国际作为优绩比较对象,可以看到它们具备如下特质:
|
业务范围 |
核心优势因素 |
强项业务 |
独项业务 |
中银国际 |
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机构销售、投资服务、投资研究、定息收益、衍生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过桥融资、私人财富管理、杠杆及结构融资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 |
1.全方位投行服务2. 受益于中国银行的全球品牌、网络及客户资源优势3. 拥有覆盖面最广的深度跨境研究能力 |
1. 保荐 2. 承销 3. 债券 4. 基金管理,直接投资也将成为重点 |
杠杆及结构融资业务,为企业实施杠杆收购、企业重组、策略性并购、项目建设等投融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
建银国际 |
最完善的投行产业链,涉及Pre-IPO、IPO和Post-IPO等环节中的多种产品,以及企业融资、兼并收购、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证券经纪、结构性融资等多种业务 |
1. 已建立红筹品牌与Pre-IPO投资品牌2.最紧密和有效的业务联动机制,强大的业务整合能力3.全球化业务网络 |
1. 承销 2. 保荐 3. 基金管理和直接投资 |
管理基金包括对冲基金、Pre-IPO基金、并购基金、Post-IPO基金等。投资涉及多个行业,投资周期较宽。 |
以中银国际和建银国际作为BENCH MARK,我们能够得到以下指导建议:
1. 应建立完善的投行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投行服务,使业务之间产生联动和交叉营销的协同效应;
2. 充分利用总行集团的全球品牌、网络和客户资源优势,强化银行与投行之间的业务整合和联动
3. 重点加强对新股保荐、承销、资产管理业务的渗透和扩张,将其作为必争的基本业务领域,提升研究能力,强化研究的支持功能
4. 寻找机会将直接投资(财务或战略投资)与传统投行业务结合,发展杠杆和结构化融资业务,提升对客户的资本响应速度和响应水平
对于其他新兴的银行系投行/券商,对其业务架构和发展趋势作出比较:
|
业务覆盖范围 |
组织结构 |
专长领域 |
发展趋势 |
工银系[1] |
融资、结构性资金产品、债券发行、股票融资、债务融资、合并收购、企业顾问、企业重组 |
金融控股公司 |
1. 零售经纪 2. 债务融资 |
全投行业务模式 |
光大系 |
证券、外汇、贵金属经纪、投资银行、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研究 |
金融控股公司,已搭建完善的业务组织架构 |
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在直接投资和基金管理 |
集中发展以直接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策略投资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形成与投行(企业融资)和经纪业务共同发展的格局 |
交银系 |
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和资产管理 |
金融控股公司 |
承销 |
各项业务均有待加强 |
从这些机构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向不难看出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1. 已经在部分业务上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投行产业链不完整,在业务架构上都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未来将充实和强化各项业务;
2. 已经拥有或即将拥有全投行业务许可/资质
3. 增加资产管理业务,形成资产管理与投行和经纪业务的互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银行系投行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庞大的客户群,只有充分依托并调动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优势,银行系投行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资源和网络方面,银行系投行比券商类投行更具优势,这就需要良好的合作机制:对内,是总分行与投行机构的联动;对外,是与其他有牌照优势的专业公司的合作。
在港中资投行数量不多,而且多数都是近几年才获得了较大进展,不少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很明显,只要关注对手的发展状况,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仍然存在胜出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3.各中资券商系投行的情况分析
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与银行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在操作风格上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投行业务不仅存在银行系之间的竞争,也会面临来自券商系投行的挑战。有必要对中资券商系的投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竞争优势所在。
3.1 主要中资券商系投行情况
中信
中信证券国际由中信证券及中信资本于2006年5月份共同组建,为中信证券的境外业务平台,其主要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和基金管理、机构及零售证券销售、证券研究业务及期货业务。
中信证券国际参与了大多数的中国公司在香港市场的股权融资活动,同时打造了一支具有丰富承销经验与优秀能力的专业团队。凭籍母公司中信证券于国内金融市场之领导地位及结合中信证券国际自身对境内外市场深入了解的优势,公司在服务香港及中资背景的客户拥有独特的能力。中信证券国际定位为一家专注于中国业务的国际领先投资银行。
中信证券国际的核心优势是:与母公司中信证券国内的优势互补,打造了同时具有H股发行、H+A发行、H 股回归发行和H股收购A股项目经验的立足大中华地区,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全面跨境投资银行的服务平台。中信证券国际拥有丰富的香港市场经验及高质素的管理团队。具有卓越的国际销售能力,境外销售网络主要覆盖位于香港、日本、新加坡及欧洲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零售投资者,全球销售网络已具备独立承销大、中型IPO的能力。拥有优质的中资客户群,客户群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交通建设、潍柴动力、中兴通讯等大型中国企业。拥有强大的研究资源,中信证券投入了丰富的资源,打造了中国境内外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为机构投资者客户提供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支持。
国泰君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香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香港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现下设七个子公司和一个孙公司。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经纪业务、企业融资、资产委托管理、期货买卖和证券投资顾问等。
2000年以后,提出了“以经纪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并适时开拓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思路,已成为中资券商中业务品种最齐全、经营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
经纪业务方面,香港公司七年来交易量增加至2400亿港元,在香港500多个券商当中排名30-50名之间,市场占有率约0.48%,一直维持在中资券商的前列。网上交易完成的交易已经超过了总交易量的75%以上,在香港市场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交易平台,将自助交易的品种扩充至美股、日股和其它国际市场以及期货品种。
投行业务一直领先于其它中资券商。近年来成功保荐12家主板公司及6家创业板公司以H股或红筹股在港上市,著名的IPO项目如腾迅控股、中兴通讯、雨润食品、新宇亨得利、中国玻璃、汇源果汁等,这些公司上市以后均获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确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口碑。公司已成功跻身香港IPO市场的领先投行阵营。
资产管理业务初步确立了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市场影响力,是管理中国基金的行业先锋。目前是8只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管理人,3只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顾问。截止
申银万国
申银万国(香港)有限公司是在国内市场居领导地位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在境外的旗舰机构,是内地来港最早的证券机构之一。截至2007年底,申万香港拥有41亿港元总资产规模,资产净值为10.51亿港元,共有员工近270人。拥有香港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主保荐人资格,业务领域涵盖投资银行、证券经纪、证券期货、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及股票质押贷款等。申万香港下设多个附属公司,包括证券、期货、融资、资产管理、研究咨询公司。
近两年,经纪、投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均取得长足的进步。港股交易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机构客户业务发展迅速,资产管理业务范围拓展至日本、台湾、韩国等周边海外市场。2006年和2007年,申万香港实现税后利润分别为1.30亿港元和2.25亿港元。
经纪业务交易品种包括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创业板上市的港股、H股、红筹等各类股票、国内上交所及深交所上市的B股、指数期货等。近年来,申万香港大力发展机构客户服务,实现与多家专业的机构客户交易平台的FIX连接,与国内母公司合作,提供QFII及QDII客户所需的经纪及咨询服务。2007年以来,申万香港进一步深化与申万研究所的合作,在国企、红筹公司研究、行业分析及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等方面,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各类深度研究报告。
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担任上市保荐人及承销商、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收购兼并、业务发展顾问等,业务重点在于推荐中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以及为已上市国企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申万香港在过去三年中曾出任多家大型企业在香港上市的首次公开发售承销商,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锦江国际酒店、大连港、冠君房产信托、领汇、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上海电气、东风汽车、中国远洋、复星国际、中国地产等。申万香港为多家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中国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交易、并购或融资项目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包括厦门港、中国东方航空、江苏宁沪高速公路及吉利汽车等。最近,申万香港积极开拓担任私募投资基金财务顾问和相关直接投资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下属申银万国(亚洲)资产管理公司于2000年成立,主要以日本、韩国等周边海外市场为重点,从事发起和管理私募基金、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等业务。过去三年里,申万香港下属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发起设立申万—蓝泽基金、中国动力基金、新韩申银万国A股基金等,并担任China Mega Trend Fund(Asia)和AAA SYWG Dragon Fund(Asia)的投资顾问,直接管理和担任投资顾问的资产合计达到3.7亿美元。在2004年申万香港通过与日本蓝泽证券合作,在日本募集设立基金,通过QFII渠道,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
申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经纪业务的本地化程度非常高,申万香港密切关注本地零售客户市场业务,除了在中环设立公司行政总部及业务运作中心外,将业务触角扩展至上环、九龙和新界等地区,在上水、元朗、荃湾、深水埗和上环开设分行,以吸引香港本地零售客户参与港股交易。申万香港重视扩大本地证券经纪人队伍,通过更新和升级交易系统、扩大孖展贷款规模、与内地总公司合作提供H股研究服务等方式,吸引本地证券经纪人加入申万香港。最近两年,申万香港的持牌证券经纪人增加了50%,达到112人。申万香港还聘用多名香港当地经验丰富的证券从业人员担任交易主管,使经纪业务在风险得到适当控制的同时,经纪业务的规模得到不断扩大。申万香港积极吸引其他本地中小券商的经纪人团队转入,使申万香港本地零售客户业务的交易规模和利润贡献得以有较大的提高,成为申万香港经纪业务的重要支撑。
海通
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注册于上海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于
目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证券服务:包括证券交易、期货交易、保证金交易等经纪业务。买卖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本证券、交易所买卖基金及认股权证、备兑认股证、指数期货及期权合约、利率期货等衍生投资产品。其他欧、美、日及亚洲各主要交易所产品的经纪业务,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而不断的增加。同时,海通(香港)经纪为保证金客户提供股票按揭借贷服务(即“孖展”),此项服务使保证金客户可根据其持有之股份组合,更灵活的运用资金买卖股票。
资产管理业务拟定的营业范围为发行并管理系列广泛的投资产品,包括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非认可的基金及对冲基金,同时也为其他机构投资者管理投资组合及基金、提供投资意见等。融资及收购兼并业务拟定的营业范围包括为国内或国外公司提供财务顾问工作、首次公开招股上市之保荐及财务顾问服务、上市公司收购合并、债务及业务重组、上市公司及私人配售股份、发行可换股债券或认股权证等。海通(香港)将多元化扩展业务范围,逐步成为集证券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保荐人及分承销业务、投资顾问、融资融券等业务于一身的金融控股公司。
招商
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外的全资子公司。招商证券(香港)提供香港以外证券市场的证券交易,包括深圳及上海B股及其它多个海外市场挂牌上市的各类证券及衍生产品买卖。公司亦同时致力于为海外投资者提供在本地进行的投资及金融服务。
凭借强大的股东背景和独特的资源优势,近几年来,招商证券(香港)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有原有的经纪业务扩展到投行、研究、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公司,在香港证券市场的地位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
在传统的经纪业务,招商证券(香港)的市场份额得到很大提高,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在486家已开业的获香港联交所交易权的经纪公司中,招商证券的排名由收购前的130名左右跃升至目前的前60位。在投行业务方面,具有全程执行海外项目的丰富经验,已为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财务顾问等全方位服务。资产管理业务由招商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及与大福证券合资的招商大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组成,管理及经营模式以正统基金为主,托管独立,业务包括:基金顾问服务、私募直投基金、具中国概念的股票基金和代客理财服务。另外,招商证券(香港)正积极准备在投资管理、后台营运等多个方面为公司QDII境外投资提供服务和安排。招商证券(香港)目前正筹备全资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计划结合台湾、日本、韩国市场各自的特点与合作机会,与海外金融机构共同设计发起新的基金产品。
与在港的其他中资券商相比,招商证券(香港)的研究实力处于前列。目前,招商证券(香港)有15位研究员,主要从事香港市场股票的研究,覆盖超过90只香港上市公司,覆盖19个行业。研究优势在于:充分发挥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在国内形成的研究品牌和研发实力,在内地基本面研究的基础上,拓展国际视野,做好对境外上市内地公司的深入分析;有效利用香港研究团队立足香港的平台优势,积极开展与国际一流分析师的沟通和交流,使研究更具国际性;香港研究团队已经为多家专业机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定期发送模拟组合和报告。未来,招商证券(香港)的宏观研究范围将扩展到发掘全球投资机会,公司研究将关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包括新加坡、美国等市场),并侧重于亚太和新兴市场与当地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建议。
广发
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是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8000万港元。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下设三家全资子公司:广发证券(香港)经纪公司、广发融资(香港)公司、广发资产管理(香港)公司,三家各子公司分别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证券经纪业务、企业融资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等业务牌照。
经纪业务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牌从事《证券及期货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受规管活动(证券交易),包括证券交易代理服务、就证券交易提供融资服务、股票及股票衍生品的定价、公开发行和配售。投行业务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发牌,从事第六类受规管业务,具有香港独立保荐及”收购合并财务顾问”专业资格,业务范围包括企业在香港发行新股上市保荐与承销、兼并收购财务顾问、独立财务顾问,债务重组财务顾问, 股权及债权性产品的私募等。资产管理可以从事基金管理、客户委托帐户管理、投资咨询等各项业务。
国元
国元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是国元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于2006年6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现已成为具有证券买卖、期货交易、财务顾问、投资组合管理、放债服务及海外证券市场买卖等全面服务功能的业务平台。已从香港证监会取得第1、2、4、5、7、8、9类受监管的法团牌照和公司注册处的放债人牌照。是香港交易所证券及期货交易参与者,并拥有多个独立交易席位。
经纪业务包括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股本证劵,债务证劵、单位信托、交易所买卖基金及认股权证,香港指数期货及相关的债券、高息票据等衍生投资产品。为保证金客户提供股票按揭服务。国元证劵(香港)的研究团队致力于中资股为主的上市公司研究,每天向客户提供港股和内地的市场分析、研究报告。视客户的投资策略和持仓状况,为客户量身制作各种投资计划,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资产管理方面设立私募基金和开展专户理财业务。
汇金
汇金证券有限公司VISION FINANCE (SECURITIES) LTD是21世纪初在香港成立的依托中资背景的国内首批综合类券商之一。公司经营范围涉及证券交易、证券承销、证券代理、证券自营、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众多业务领域。
经纪业务方面,除了传统的电话报单委托交易外,公司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公司与业内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E-broker建成了香港证券业界先进一流的实时网上交易平台,囊括港股、窝轮、认股证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多种交易品种,全部交易实现系统直接报单。投资银行业务一直是汇金的重点业务,公司至今共承担十余家上市企业的股票发行承销业务,其中主板上市承销股票发行8家,为企业筹集资金达10.8亿港元,并担任多家红筹股或H股在交易所上市的财务顾问。公司研究发展中心对宏观经济形势、中港两地证券市场、行业经济和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和顾问服务。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金融政策、银行、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初步确立了领先地位。公司正在筹划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和财务策划业务,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代理各种市场理财产品的销售等。
3.2 券商系投行基准比较
在香港的中资券商系投行,通常在内地具有优势券商的支持,具有强大的政府背景,依托国内的雄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将香港作为国际业务拓展的平台。其中,中信证券国际
我们以中信证券国际
|
业务范围 |
核心优势因素 |
强项业务 |
中信证券国际 |
主要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和基金管理、机构及零售证券销售、证券研究业务及期货业务 |
1.母公司中信证券于国内金融市场领导地位和政府背景,拥有优质中资背景的客户群2. 卓越的国际销售能力3. 强大的研究资源和境内外研究团队 |
1.保荐 2.承销 3.研究 |
|
经纪业务、企业融资、资产委托管理、期货买卖和证券投资顾问等。 |
1. 中资券商中业务品种最齐全、经营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2.研究部一直处于中资股研究的前沿 |
1.经纪 2.保荐 3.基金管理 4.研究 |
以中信证券国际
1. 在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形成了主导和领先地位,借助国内的网络、技术和客户资源向境外市场拓展,以国内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
2. 有强大的研究资源和研究能力,并以此为支撑,为投行、经纪和资产管理提供支持;
3. 保荐、承销、经纪、基金管理以及研究成为主要业务;
4. 采用金融控股集团的组织形式
对于其他的券商系投行,其业务架构和发展趋势作出比较如下:
|
业务覆盖范围 |
组织结构 |
发展趋势 |
申银万国 |
业务领域涵盖投资银行、证券经纪、证券期货、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及股票质押贷款等 |
金融控股公司 |
积极开拓担任私募投资基金财务顾问和相关直接投资业务 |
海通 |
证券、外汇、贵金属经纪、投资银行、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研究 |
金融控股公司 |
将多元化扩展业务范围,成为集证券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保荐人及分承销业务、投资顾问、融资融券等于一身的金融控股公司。 |
招商证券 |
证券交易,为海外投资者提供在本地进行的投资及金融服务 |
单一公司 |
成立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 |
广发控股 |
证券经纪业务、企业融资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等 |
金融控股公司 |
加强各类业务的拓展 |
国元证券 |
证券买卖、期货交易、财务顾问、投资组合管理、放债服务及海外证券市场买卖等 |
金融控股公司 |
加强各类业务的拓展 |
汇金证券 |
证券交易、证券承销、证券代理、证券自营、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 |
单一公司 |
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和财务策划业务,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代理各种市场理财产品的销售等 |
从这些机构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向看出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1. 以经纪业务为主,将投行和资产管理及研究作为重点加强的业务
领域;
2. 在业务管理架构上逐步形成金融控股公司,已经形成这种组织结构
的券商投行,将逐步加强对各类业务的渗透;
3.强调研究能力对业务发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