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在鸟巢的开幕式上才最终掀开神秘的面纱,由中国的刘欢和英国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天籁般的迷人嗓音倾情演绎,在开幕式上绽放开了它美丽的花朵,展示出了它伟大的第一次生命力。开幕式后主持人白岩松在采访刘欢时,问到这首歌曲的第二次生命力——能否在开幕式后在民间被广泛传唱,让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继续发扬光大时,刘欢稍微愣了一下,然后有点尴尬地一笑,说“应该都能张得开嘴吧”。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能否像“老谋子”搞的奥运开幕式一样,让中国的老百姓记忆犹新,经久不忘呢?老百姓检验这首主题歌第二次生命力的方法很简单:就看自己周围的人,能否像哼唱流行歌曲一样,哼唱这首主题歌,哪怕是哼上几嗓子。可惜的是能够哼唱的并不多。除了网络上把它戏称为《油和米》(YOU AND ME),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好像并没有太多被传唱、流行的迹象。
导致这首主题歌第二次生命力可能夭折的原因何在?原因是它貌似的“简单”。 这首歌使用了中国古老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的创作方式,这也是这首歌听起来简单的原因。刘欢说,这首歌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对演唱者是一个大的挑战,所谓“最简单的其实是最难的。”
对刘欢这么专业的歌手来说,都觉得很难唱好,普通的老百姓就更可想而知了。
这使笔者想起了接近二十年前的北京承接亚运会时的主题曲《亚洲雄风》。这首歌即使二十年后的今天听到,还能让人心潮澎湃,情绪激昂。至今它在老百姓中还被广泛的传唱,至少没有被忘记,至少大部分老百姓能哼上几句“亚洲雄风在,亚洲雄风震天吼......”。
这首主题歌的第二生命力还在延续。
如果从营销的角度来解读本届奥运主题歌的第二生命力过早夭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遵循“传播以受众为中心”的营销规律。
“传播以受众为中心”的营销规律,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大家都知道这个典故:古代诗人杜甫,再做完诗后,都要拿给路边的老妪或老翁,读给他们听,一直改到他们能听懂为止。这就是典型的“传播以受众为中心”。这也难怪杜甫的诗歌能流芳百世、千古传诵、家喻户晓了。
“传播以受众为中心”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真得很难。很容易掉入“传播以自我为中心”的陷阱而自我陶醉、不能自拔。
姑且不论这次奥运主题歌在奥运会的前十天左右才最终确定,像这样的主题歌,它的二次生命力的有无和强大,是很容易测试的,也应该是去事前测试的。如果,作词作曲者真得想把这支主题歌做成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让它只在开幕式上绽放一次生命力,那就另当别论了。
每天观看奥运比赛时,这首主题歌都在场馆内缭绕回荡,但又觉得它离老百姓渐行渐远,当奥运会结束的那天,是不是它“寿终正寝”的那一天的开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时间能证明一切。让警钟长鸣,营销人一定要切记:“传播以受众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