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不在北京,既是不幸也是幸运。不幸的是,那气氛自然就没有那么热烈了,幸运的是,不用忍受各种平时无需忍受的不便。中国人对于奥运的热情,是西方人打死了也无法完全理解的。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国家可以为一场体育活动疯狂成这个样子。举个简单的例子,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开幕式的收视率仅仅有27%的样子,而这个数据在中国是90%,奥委会的人都快激动得说不出话了吧——这将会有多么大的一笔转播收入啊!不过这些还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再美国体会的中国奥运会感觉,有几个想不到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想不到:美国电视台对北京奥运的态度如此正面。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大抵都是些事故抗议类的东西。不错,如果你看各个新闻频道的话,基本上都是负面新闻。国人偶尔瞥见,个个都会气的义愤填膺,愤怒声讨。不过,实际上,他们的新闻台就是骂人用的,岂止是中国的新闻都是负面的,他们报道的美国新闻和国际新闻也都是负面的,只要打开电视,无论那个新闻频道,都经常是直播的各种事故和丑闻的现场,这半年了,新闻内容基本上都是美国南部的水灾,西部的森林大火,官员被起诉,议员性丑闻,取笑布什弱智,交通事故,警察打人等等,当然总统大选的口水战更是每天的重点。美国人没有什么大的国际观,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国就是全世界的大部分了,电视台偶尔报道一些国际新闻,也是做装点用的。
不过奥运会的新闻和转播改变了我对美国媒体的看法。NBC(全国广播公司)买断了美国的转播权。尽管开幕式晚了12小时,但整个转播也显得精致而大气。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他们制作了不到十分钟的一个片头,记叙了中国近代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把一个色彩缤纷,五彩斑斓有略带矛盾的现代中国展现在我们眼前。整个转播的过程磅礴大气,三个解说员对中国文化的解释到位。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三点,一是导播现场镜头的运用,长镜头和近镜头的切换非常到位,恰好地让观众对每个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有比较完整的了解,谢天谢地的是,虽然有几个大国领袖的镜头,但都简洁而质朴,没有国内某电视台的官僚气息和压抑感。二是各国队员入场式,尽管他们是事后播放,把过于冗长的入场式间接了一下,但国家一个也没有少,甚至把每个国家的旗手的名字,从事的体育项目一个不拉地介绍了,最喜欢他们国家名字出来时候屏幕上出现的那个世界地图,了解了很多小国的具体位置和英文名称,非常尊重每个参赛国。三是中国队的镜头远远多过美国队的,他们对东道主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亲和和尊重,尤其尤其,和姚明一起出场的小林浩,镜头一路追踪,记录了小家伙各种可爱的表情,小家伙拿着国旗和奥运旗帜,一路边跑边乐,还对着镜头做手势,现场解说员做了重点的介绍,入场式结束后,还专访了抱着林浩的姚明,姚明争气啊,说的那些话一听就让人觉得水平高,专访结束的时候,小林浩痛快地说了句英语,发音地道。这个小小的出场设计,根本就是整个NBC转播的点睛之笔!在宏大的场面结束之后,用一个细致入微的温情收尾,小林浩的可爱表情,足以征服大部分美国观众。
第二个想不到:美国电视台对中国的描述是如此的灿烂。除了开幕式,NBC的几个奥运转播频道在每天的比赛开始前以及各场赛事转播的间隙,都播出了大量内容不重复的北京风光和各种花絮的内容。说实话,在北京呆了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发现原来北京的风光可以拍到如此脱俗!他们的镜头、音乐、灯光那陪得就别提有多么贴切了!没有一个镜头是灰蒙蒙的,白天的景色全是亮丽的阳光,夜晚的景色都是霓虹闪烁,古典建筑气势恢宏,现代建筑个性张扬!其中再间接上几个中国明星的比赛镜头,郭晶晶、李小鹏、刘翔、姚明都是美国人叫得出名字大明星。最令人欣赏的,是其镜头的叙事风格,他们经常把以上的几个元素用非常快的画面和动感的音乐进行切换,看的人心潮澎湃,思绪汹涌,哇,这就是现在的北京,现在的中国,古老而现代,多彩而动感,淳朴而热情。之所以这么欣赏,是我觉得的国内的电视镜头应该和人家学习一下,我们的某大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描写,往往镜头比较慢,音乐也相应比较慢,更可恶的是,经常会配上一些不会说人话的主持人深情的配音介绍,整个就把自己形象给毁了。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广告在各个频道密集播出。麦当劳是最厉害的,从功夫熊猫上映的时候就是两个中国孩子用筷子抢鸡肉的广告了,奥利奥饼干的中国美国两个小女孩坐火车的广告,GE的讲能源的系列广告,美联航的仙鹤广告,姚明和梦八的可口可乐广告等等,你可以看到大量中国式水墨山水的构图,中国功夫和中国古建筑,中国图腾(龙、狮)等的出现,好好地给美国人一堂了一次文化比较和沟通的课程。
最绝的是探索频道的系列电视台,探索频道在四天的时间内播出了非常积极正面的介绍现代中国发展变化的纪录片《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探索的Travel Channel播了几天的中国美食和中国旅游的纪录片,每天晚上八点到十二点,全是中国的吃喝玩乐的节目。财经台也不闲着,NBC的财经台就在奥运以前播了《The People's Republic of Profit》,名字和探索的有点撞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了非常多的正面肯定。
第三个想不到:普通美国人对中国因素如此地积极。奥运开幕式之后的三天内,我收到了几封美国教授发给我的邮件,内容就是专门祝贺一下奥运会开幕了,告诉我说他们看了开幕式,精美绝伦,告诉我说他们想到北京去看看。至少在我看来,他们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友善的——尽管在平时的探讨中,我仍然经常需要和他们争论关于某些民族问题和中国政府再管制社会方面的不同观点,但是在他们的骨子里,之所以会看重那些问题,是有一个这样的逻辑在的:第一,他们非常关注中国了;第二,他们有些事情是按照他们的思维定势去想的,不一定是出于敌意;第三,有人在旁边批评是继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即便是有敌意的批评,也可以时刻提醒我们反省和思考。更何况,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政府的的确确在继续维持一些毫无必要的过时的东西,有些东西,就是美国人不批评,我们也应该自己自我批评的。
前面说过,美国人的国际新闻非常少,一个美国以外的国家经常出现在他的电视新闻中,和他们本国的政治经济人物一起收到批评,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你的影响力了。说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是个印度人,看美国的新闻应该会更加失望,因为半年也不一定有一条你的消息,根本就没有介绍,更谈不上误解。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国内经常觉得自己受到伤害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媒体在国际上没有任何的声音,这是需要我们全体人民认真思考的东西,BBC和CNN,你再义愤填膺,他们总是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在看的,如果你想要打败他们,最好是你也有一个巨大的传媒集团,可以把你的价值观表达出来,这样才会有国际上的平衡。可是,不用我说大家也会清楚,就我们花钱培养出来的那几个什么TV和大报之类的,凭他们那水平,再给他们一百年也难以担此重任,他们也就在国内做猴蛇比较在行而已。第二个是其实国外怎么报道的,说实话,没有几个人清楚,因为要么不懂英文,要么被屏蔽了!我们很多人经常是看了个某报纸的煽动标题就跟着稀里糊涂起哄骂骂外国人而已,反正外媒基本上都被定义成“fan华媒体”了,就放心骂好了。这事不管你爽不爽,我自己爽一下就好了的心态,其中原因,正值奥运喜庆的日子,此处不便深究。
最后的总结有几条:
第一,美国的媒体报道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有人恶毒,也有人善意,总的说来善意的越来越多,对于恶毒的,可以用事实反击,甚至激烈反击,都是应该的。但是对于善意的,应当引起思考。但我看到的国内某些媒体的转述报道,却是从中挑拨的比较多,尤其是某些宣传部门控制的某大报,经常有意引导舆论导向,恶意挑起极端情绪,不知道是什么居心。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第二,如果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公民,对待别人的批评应该可以有平常心对待的。真正的有钱人,不需要每天到处和别人说,我有钱了。反而是一些不怎么有钱的人,喜欢拿金表啊,宝马啊之类的出来炫耀。真正的大国,也不需要天天对着别人讲我大国了,你的经济政治实力到了,别人会主动去研究你,因为他不研究他受损失。已经开始有人研究我们了,不研究他难受的很了,我们怎么办呢?不需要沾沾自喜,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更努力,更富裕,更文明。
第三,仅仅有好的外表,还不能完全代表崛起。一流的大国,向外输出的是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输出产品。显然,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目前还不是大部分人愿意模仿的对象,甚至有很多还都落后于世界上一般国家的水平。要想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国,就需要痛下决心,清除积弊,形成让全世界都能认可的,能让整个人类有提升的新的价值观。
对于自己人而言,爱国者有两种:理性的批评是爱国的最高表达形式,因为想让他更好,所以要不停地鞭策。无原则的奉承是爱国最烂的表达形式,借用美国人的一句话,没有原则的爱国主义,是流氓可以藏身的最后的地方。要国民都自信了,政府就用不着老通过树立敌人来团结一致了。
祝愿中国,更开放,更民主,更多元,更自由,更繁荣,更均富,更平等,更强大,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