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升东:社区一定程度上也是媒体
——访51.com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庞升东
在下一个互联网10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趋势,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人们连接在一起。所谓的社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社区也是可以提供咨讯的,只要有字的地方就是咨讯网,一定程度上也是媒体。
社区一定程度上也是媒体
价值中国网:把网站当成媒体来经营,似乎已经是目前为止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于是,通过影响力来提升盈利能力,成为许多网站经营的思路。你怎么看待这种思路?
庞升东: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好。互联网的发展,比尔·盖茨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过去10年,互联网改变了媒体和娱乐。接下来,当然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以,做互联网无论是向媒体还是向娱乐方向发展,都是没有问题的,这将是一个恒久的需求,而且现在才刚刚开始,就看谁能做得更好。
但在下一个互联网10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趋势,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人们连接在一起。换句话说,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实,互联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因为普及率的原因,这个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说三年前,中国的互联网的普及率还只有5%。现在是16%,过几年就会是20%、25%。这样,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之后,互联网可能在促进人沟通、交流方面会进一步凸现它的意义。
价值中国网:你怎么理解社区?
庞升东:所谓的社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什么是社区也没有人做过很准确的描述,我们只能说像51.com、facebook、天涯都是社区,从他们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社区有哪些游戏。
比如你去天涯,90%的人只是看,获取咨讯,对这些人来说,天涯就是媒体。天涯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把有趣的东西顶上来,而新浪是通过编辑的排编。但是,编辑排编的内容也未必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内容。而论坛里顶上来的内容,虽然也会有大量的垃圾,但一部分内容可能会更符合大众的口味。仅此而已,只是内容产生的方式会不同。但对90%的用户而言,它仍然只是受众获取内容的一个途径而已,即媒体。当然,天涯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交流。
所以,我觉得社区也是可以提供咨讯的,只要有字的地方就是咨讯网,一定程度上也是媒体。
下一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三个方向一起发展。第一个,进一步影响媒体。现在,互联网已经抢占了报纸杂志许多的市场份额,接下来就要进一步抢电视的生意。所以我对视频网站是非常看好的,因为这么大的电视广告的盘子,接下来很大一块将被视频网站吃掉。因此,更多的优秀的互联网媒体会涌现,我们可能会进一步抛弃传统媒体,让我们的媒体体验更好;第二,更多娱乐产品的产生,像网络游戏的高速发展;第三,依赖于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会更加便捷。这三个方面,我认为第三个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因为相比而言,当参与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
价值中国网:经过10年的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环境已经大不同于最初,流量和注意力高度聚集在为数不多的一些综合或垂直门户身上,新网站获取流量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正在变大。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庞升东:我觉得这当然这是有难度的。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来看,本来就是很难存活的。每一个电信公司、信息公司都有当地的信息港。当初有多少人做门户,但是最终也只有三大门户成长起来。新浪能活到现在,也是在多少网站死掉的基础上。而且,不可否认,现在会更难。但是,也仍然会有很多机会。中国网民现在的普及率是16%,这是1998年的美国。美国这10年来,诞生了多少新的公司。现在加入互联网,依然是中国互联网比较早期的创业者,这个行业在中国才10年啊。现在比以前难,但未来会更难。所以,现在仍然是一个比较好的时光。
对于网站来说,流量肯定是很重要的。至于流量的获取成本问题,那是marketing的问题;另外,这也是内容的问题。此外,还要有技术保障。
互联网就像电一样
价值中国网:像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从酒店加盟,到推出酒店预订、机票打折服务,经营思路已经从传统的网站流量经营跳了出来。互联网在其整个链条中更多地是扮演“窗口”的角色,“线下服务”已成为其经营的中枢神经。这是否又是一种互联网应用可以复制的模式呢?
庞升东:我觉得用何种模式,出发点完全在于利益最大化,从这一点出发,肯定要从最方便用户的角度来探讨,并不是说作一个互联网公司就一定要100%的运用互联网,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互联网只是一个改进的工具。对用户而言,如果用电话更方便,那就发展电话,这就是企业的策略,才是做企业对的逻辑。
至于由此产生的成本是另外一回事。一方面是成本,一方面是投资,投资是会产生收益的。从财务角度看,成本有两种意义。一个是成本,一个是换取更多收益的投资行为。
价值中国网:从传统行业的专业服务和互联网应用模式中寻找某种契合,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可供探索的道路?
庞升东:我觉得是肯定有的,这个可以去分析。把中国GDP最高的十大产业排一排,看看哪些结合了互联网是不是效率会提高,是不是对服务会改进。互联网就跟电一样,当电被发明出来之后,它逐步改变了其他行业。
价值中国网:微软创造了很多趋势性的技术,同时也掌握了用户行为的潜在规律,用技术使用户体验提升。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似乎还有很多差距,但这个差距又不完全是能够靠技术解决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庞升东:我觉得还好啦。这个差距肯定是会有的。比如说,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的网民数量只有100多万,这才占中国人口的千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很难创新。在过去10年,美国难免会出一个比较好的公司,因为他有很好的用户基础。但现在不一样,因为相比而言,中国在用户数量方面的差距在减少。
我觉得接下来中国在互联网服务模式、包括企业的创新不一定会引领潮流,但至少肯定不至于落后。中国的无线服务是很领先的,中国移动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公司。美国的无线和无线增值服务是很落后的,美国在用很老的支持。实际上,中国现在在这方面并不落后。落后、领先和智商等都没有关系,主要是看需求。市场需求大,自动就会促进创新。
庞升东:熟悉的陌生人
价值中国网:大学期间,你曾逐一排序,未来你可能着手并且获得大量财富的行业:民营医院、民营学校、互联网,还有“国退民进”等等。曾经很狂热地思考未来从事房地产业,从中介入手,把这家预想中的公司命名为“安家”,后来在给同学写毕业留言时,署名是“安家集团董事长”。
庞升东:对。那时大概是1998年,当时我是和一个很要好的老师在讨论哪些东西有前途。当时我们认为房地产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我们的判断依据非常简单,因为中国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1963年到1977年这短短的14年里出生的人占现在人口的45%。在1998年,63年出生的人,假定是一个城市的工人,在当时可能结婚大约10年了,而且经过10年,物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按照当时的政策,福利分房即将结束。毫无疑问,当占中国45%的人口要开始买房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业将是一个有巨大需求潜力的行业。
价值中国网:您给自己的EQ打过85分,你觉得在职业道路前进的过程中,什么样的品质或特质更重要?
庞升东:我可以谈一下我们公司看人的标准,主要有四点。第一个是努力;第二个是有逻辑或者叫聪明。因为有的人好像有很多知识,但是常常会犯一些逻辑错误;第三是正直;第四个是不固执或者叫可沟通、可协作。我自己也是力求按照这四个标准去做。
价值中国网:之前我们做生于70年代的专题,作家王海鸰说70年代生人很幸运,赶上了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从你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来看,你觉得一个人对自己的这一生,真正自己能够控制的有多大成分?
庞升东:我觉得控制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我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有很多的选择,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我可以选择去做学者,当时我想考哲学研究生;或者选择去做政府公务员,我拿到的第一份工作在宁波市水利局;或者我还可以选择去从事互联网行业。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马云的中国黄页公司做了半年业务员;另外,我还可以留校当老师。但是最后,我觉得我的个性可能更适合去做企业。所以,我觉得人生还是有蛮大的选择空间的。
第二,关于时代,我觉得是相当重要的,我们显然是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这个“好”体现在,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够在社会上有一个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是有努力机会的。但我不认同这个“乱世”的说法。现在这个时代能让很多人有比较公平的机会去做出成绩的年代。我们赶上很多革命性的发展,技术的飞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