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性格中黑暗怯懦的一面


前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接受新加坡者采访时说:“日本硬得像一根铅笔芯,但铅笔芯太窄。相比,日本人一种难以理解和有明确方向的印象。”  知己知彼百不殆。做日本人的生意,不深入了解日本人恐怕难胜

    最近看了很多校园日剧,发现存在大量群体欺弱现象。原以为是日本青少年一代的问题,只感叹这一代日本可不如咱中国了。后来发现,不止是少年,成人的世界里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欺弱!这根本不是一个年龄问题,是日本人的性格所致。以下看法是从大量日剧里提炼出来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嘛。中小学生受虐自杀等相关报道也常见日本报端,说明日本社会存在这样现实。

     描述一下他们群体欺弱的特点:

     1、程序:他们在决定欺负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要仔细观察对手的实力,在得到准确结论前绝不动手,即使开始动手,也是循序渐进,在对手没有反弹时步步进逼,在遭遇反弹时略有收敛或偃旗息鼓.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被虐待者的逃避,自杀,或者干脆再找一个比自己更弱的人,然后转而加入虐待者的行列

     2""不仅有肉体的虐待,如直接动手殴打,在对方的鞋里和书包里放图钉,趁人上厕所时把门关死,再提一桶水浇他个透心凉等等.还有心理的虐待,如就当你不存在,和谁说话都被置之不理,当几个人凑在一起说话,而你也想加入时,那些人立刻作鸟兽散,还有就是联手说你的风凉话,偷偷把你的课本撕个粉碎.真是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

     3、集团行动,对于旁观者,如果你不加入虐待者的集团一起虐待他人,你就有可能成为被虐待者,所以,在日本学校的虐待事件中,尤其是致人自杀的事件中,虐待集团的规模往往十分庞大.


       可怕吧,或许有人问,怎么会这样?不是说日本人连在公共场所骂人和打架的都很少么?被世人公认为文明、素质高么?

    为什么这样赤裸裸的虐待恶行屡见屏幕和报端呢  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日本人性格中黑暗,怯懦的一面。

 

     为什么这么说?

1)集团行动----怯懦。人多壮胆,人少不敢。这点很容易理解。

2)程序上,先充分了解对手实力:也是因为卑怯。在日本的电车上比较常见的"背对背吵架"现象,也是这种说法的一个佐证.在电车上发生矛盾的两个日本人,往往是先对视一眼,然后都转身成背对背,再和对手低声对骂.在了解对手的实力之前,对视都省去为妙!  谁知道看起来瘦小的人会不会一拳打倒你呢?

3)至于为什么那么狠,由大家来评判了。

   日本人性格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认为尊崇强者,欺凌弱者是天经地义的。  日本人对于弱者除了置之死地而后快之外,不会有一丝的同情和怜悯,要在和日本的较量中占上风,强硬是唯一的办法。

   和日本人做生意也一样。如何强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如果要赢,就要让自己变强!

 

想起大学时候听一个师兄说起的一个故事:他在日本留学,临毕业时候的一篇论文,用日语答辩了几次都通不过。后来他孤注一掷,干脆把内容全部翻译成英语,答辩时所有的教授都频频点头一致高分通过。(你强,就服你。日本人英文差)

(本文仅就事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