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生于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的小沈与七十年代的我在MSN上相遇, 八十年代说,你谈谈七十年代吧,有什么感想? 说实在的,那一刻,我什么想法也没有。只好调侃了一番,之所以是七十年代,我是不知道理由的,就像小沈提醒我,那不是我决定的。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大半,我确实是做过选择的。我老娘曾经告诉我,我比预产期晚了一个星期,也就是说,我本可以属于六十年代的,但是,我偏不,我要等到1970年元旦这一天来到这个世界,呵呵,所以,我就成了七十年代的老大了!这是挺惬意的事,刚才GOOGLE“生于七十年代”,我印象有一首网络歌曲叫这个名字,可惜没找到。倒是几篇出于不同年份的怀旧文章,分别写着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最大岁数是多少,最小又是多少,大概有两三个答案,才知道,这股怀旧之风,并不自今日始,好吧,今天我们再谈这个题目时,我可以说,生于七十年代的,最老的人是我,三十八岁,最小的是某某,今年三十岁左右。总之,都是过了而立走向不惑的人了,坊间又戏成为奔四的一群人。

以这样风华正茂的年齿对这一代人进行总结,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年代的划分这样热衷,以我之见,从七十年代开始,以后出生的大陆人都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得眼花缭乱的世界里,以代来作分割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从七十年代生人开始,开始懂事的岁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这段时间里,国内国际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件,是“多事之秋”,也足以拓展这一段成年人的眼界,他们包括1970-1989出生的人。但也有人认为,78年以后与之前出生的人已经大不相同了,而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也被分为八零后和之前,可见代的划分是多么混乱。

网上有这么一段话,大概是几年前的某个生于七十年代人的创作: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让我们摆脱无奈。

      还没有完全年轻过似乎就已经未老先衰,

      闯深圳下海南的时代我们尚蒙昧无知,

      当我们踌躇满志的时候发现前人没留下多少空白;

      西部大开发也确实激起胸潮澎湃,

      可是让我放弃稳定的工作我也只有歇菜。

  

      当迈出校门的那一刻.com列车驶来,

      少部分持有技术通行证的人顺利登上特快,

      可是现在他们发现后起之秀的“子弹头”比他们更快,

      而我们大部分仍然只能乘搭普快,

      有特权的除外

      他们坐飞机也不奇怪。

  

      经济过热的时候,我们也在学校练过小摊,搞过外卖,

      做过家教,搞过推销,

      那时有一部BP机即便成天不响也让其他人羡慕感慨,

      现在发现师弟师妹们半学期换一次手机脸不红心跳的也不快。

   

      我们并没有引领潮流而已经无法追赶,

      新人类这个名词刚戴上脑袋就发现已经不在,

      新新人类一出现便宣告我们彻底失败,

      我们去泡吧、去蹦的、去上网,

      56K的速度永远没有他们快,

      我们努力保持镇静摸摸不鼓的口袋,

      喝光一箱啤酒,晃晃脑袋,

      可内心里不得不承认他们才是生个好年代;

     

      看着滑板滑车我试试感觉也不坏,

      可是老板撇撇嘴角,

      意味着我年龄已经不小,

      低头看看口袋,

      在花园酒店我给过65块钱的小费,但是现在口袋里只剩下33块,

      离发工资的日子还有两个礼拜!

      况且这个年纪玩这个会不会被人笑话奇怪,

      想想为了买房子还欠着一屁股债,

      摇摇头算了吧,

      车子那是更遥远的未来;

     

      新潮的衣服我穿上去样子也挺帅,

      想想会被女孩子注意自己也会偷着笑出来,

      可永远只能在试衣间里不敢穿出来,

      我们必须在乎别人的看法这已经无法摆脱,

      潇洒不是装出来的,

      更多的是沉重无奈。

     

     成了家进了围城但发现感情失去的很快,

     因为求学流落在异乡发现那曾经使我们维系在一起的感情不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想到这时候体现出来,

     《新婚姻法》只能使离婚的速度更快。

     

      拥有的女人不多,半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

      是谁你自己明白。

      我们不黄不赌实实在在,

      偶尔有点不乖,

      不能说是坏据说女人最爱。

  

      去过桂林游过九寨,

      去过成都逛过上海,

      头一次坐飞机没掉下来,

      否则可能发一笔意外横财,

      最难忘的还是一个女孩,

      不过养不起也划不来。

     

      不敢要孩子是害怕她学坏,

      这代表一部分人的心里状态,

      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

      也承担不来,

      怕她过的太坏会内疚,

      过的太好心里会吃醋不自在,

      会想自己当初怎么没赶上这样的好时代。

      可我还支持着希望工程,

      助养着一个小孩,你说奇怪不奇怪,

      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过得还不算坏。

     

      曾经的激情现在也存在,

      在北约轰炸大使馆中美撞机那一刻我们热血涌上来,

      就算现在上战场,我们仍旧眼不眨头不歪,

      哪怕一颗炮弹落下来透过眼镜发现手脚不在;

  

      我们爱国我们反对腐败,

      我们面对社会不公总说希望还在,

      但是可悲的是我们也在一点点学乖,

      我们的免疫力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坏,

      不是圈子里就是圈子外,

     “你是我的人,我存在你才存在”,

      不字出口的时候既意味着被淘汰。

      

      我们不想把这世界征服把他改造

      我们只希望环境越来越好污染越来越少

      我们喝着可乐吃着汉堡

      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快速奔跑

      我们在没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

      我们爬起来不哭也不闹

  

      我们读着泰戈尔也看看雪莱,

      相信马克思也不放弃尼采,

      偶尔也翻翻托尔斯泰,

      抬起头才发现王朔活的最自在。

     

      我不敢思考,只怕显露自己的苍白;

      我不愿走路,但不得不停在那里系鞋带;

      我不想呼吸城市里天空永远低沉的雾霭,

      我不想每天挤公共汽车象是集体默哀,

      但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奈。

      ……

     

      爱人哪爱人,给我一个梦想;

      生活啊生活,给我一个未来;

      蓝天哦蓝天,给我一片云彩;

      我不要从睡梦中醒来……

      30岁就快来!

     

      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

      我们的存在实在无奈,

      我们生于70年代。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静坐一隅喝着珠江不是蓝带,

      抽着中华变成了双喜牌;

      千禧之年罗大佑总算到了上海,

      我在广州为你喝彩,

      你要昂着头走过人潮人海。

     

      我发现自己醉了的时候才能释怀,

      我看见你笑了象痞子蔡,

      认为我是缺少“蛋白”,

      其实我自己也不甚明白;

      也许南方的天空太热使我热昏了脑袋,

      我得赶快冲个凉以免浑身不自在,

      梦里飞车飞跃这斑马线时代,

      到了山顶的时候,

      如果星辰月亮还在,

      我要牵着你的手儿诉说情怀。

      30以后才明白,该来的早晚会来

      30以后才明白,相爱的尽管去爱

 

读了这首类似歌词的文字,我没有什么感触。估计是写于2000年左右,八年过去了,又成长了一代人,九十年代人开始离开父母走入社会。我也见过八十年代人发出的牢骚,看上去其实比七十年代人更为惨烈。七十年代人不容易理解八十年代人,特别是八零后,而八十年代人也开始疑惑地望着九十年代人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摄于1971年国庆节,北京)

要理解一代人,我以为还要往前看看他们的父母这一辈人。生于七十年代,最早懂事的人是我,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那一年中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之后,我在作文里每次必引的套话是“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云云,其实,直到我初中毕业,也没搞清楚三中全会是个啥。

改革开放头十年,也是我们接受普通教育的时候,真正对生活的变化有深刻体验的是我们的父母这一辈,他们在心灵的不平和煎熬中度过,而从他们的情感宣泄中,我们目睹并逐渐适应了一些新事物,比如“个体户”、“爆发户”、“拉关系”、“走后门”,“承包制”等等,价格双轨制造就了一批新的权贵,而多数人没有这些致富的资源和窍门。政治课本的概念从社会主义到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公有制经济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到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到现在基本上是私有经济为主体,我们时刻在物质诱惑和理想化的主义的抗争中调适着自己的心态。而八十年代后的人已经根本没有了“主义”,也许这就是那段网文中表现出的酸溜溜味道背后的原因吧。

其实生于七十年代绝非一件可悲的事情。即使你还一事无成,能够亲眼目睹中国的重新崛起,这个历史机遇是难得的。如今,七十年代的人已经逐渐步入青壮年,正在各行各业接过重担,不少人都是单位里的骨干分子,成为了社会的脊梁。当然,以个体来看,仍然是公平不足,有许多人靠各种不平等的机会升到了上层,而多数人还沉淀在基层,社会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在这一代承前启后的人身上表现得特别充分。比我出色的人很多很多,比我混得差的人也比比皆是。生于七十年代,你只能感叹自己的景遇,而不能以一代人的名义为自己寻找借口。

我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不知道能否见证中国真正成为富强自由民主的社会。那一天,我想一定会在2050年以前到来,但愿自己还不算太老,如果是那样,这一辈子也没白活,至少比我的父母要好得多。如此想来,生于七十年代,我还真得没啥好愤青的啦……

PS: 留下几张过去岁月的剪影,留意照片中的家具、电器、衣着、发型,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像了,这就是七八时年代的真实写照......

 

大概摄于1982年兰州家中(初中)

摄于1987年兰州家中(高考前)

摄于1989年,当时读大一,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