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盲区”的学校总有伤心的泪
孩子,你在哪里?你是否平安?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等地的特大地震灾害,举世震惊,举国哀恸。镜头中:绵竹市东汽中学数百名师生被埋,北川中学1000多名师生被埋,聚源中学1000多名师生被埋,富新二小的一栋三层教学楼在地震中轰然垮塌,127名小学生殒命当场......一场大地震使那么多的孩子遇难,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揪心地疼痛,天下父母心是一样的,谁不关心孩子的平安呢?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灾难是一种考验,灾难也是一种教育。抗震救灾不仅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德育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的教育课,更重要的是对生命安全教育课。然而,现在的学校只侧重应试教育,却从来不重视教孩子们如何在灾难中学会逃生。我们经常在电视或报刊上看到,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成为威胁青少年的杀手,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某些学校的教育上却不重视或者偏偏漏掉了这一块,成为了学校教育的盲区地带。
然而,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是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他担任校领导后,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更为主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得知没有一名学生老师伤亡,师生用1分36秒撤了出来。叶志平看着大家就哭。话音至此,他声音哽咽。“那时,是高兴的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汶川大地震中的大批师生遇难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除了天灾外,更有人祸“豆腐渣”校舍外,另外,还有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那就是谁监管组织实施过学校的紧急避险演习?如果我们的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和训练就像对待升学率、合格率等指标一样,完全纳入对学校考核的硬性指标中,那么这次大地震就不会夺去那么多孩子的鲜活生命!我们不仅要问:在四川大地震前,能引起多少人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强烈关注?有多少教育官员检查指导过安全与逃生教育课?有多少学校真正教过逃生知识?有多少学校真正组织实施过紧急避险演练?
“生命权利高于一切”,对价值的权衡取舍,安全与逃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思、深思、再深思。汶川大地震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高度重视安全与逃生教育,汶川大地震中的学生伤亡就完全可降至最低,甚至为零。学生安全高于一切,所有学校都要把学生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树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从现在开始,号召全国各地校长好好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借鉴一下桑枣中学的成功经验。
莫让紧急避险演习成为学校教育的“盲区”,学校必须把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等安全工作抓实抓细,切实负起保护好学生生命的重任,通过宣传橱窗张贴防灾、避灾知识挂图,创办防灾科普知识黑板报、手抄报等,增强了广大师生应对灾害疏散逃生、自救互救的能力。培养学生避险、逃生、自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紧急避险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各种自救方法,在重大灾害面前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学校时时紧急实战避险演习可屏蔽更多人伤心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