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芜湖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改革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完成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重大措施和成绩:
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初期,芜湖进入工业化初期,芜湖进入工业化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芜湖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1992年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重工业成为工业的主体。2000年前后,重工业的加工业开始超出采掘工业的原料工业、甚至整个轻工业,取得了主体地位,工业结构完成了向高加工度化的转化。2002年左右,随着三大支柱产业的崛起和形成,技术密集型工业开始超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成为工业的主体,实现了工业结构的技术集约化。近年来,芜湖经济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集中力量把支柱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奇瑞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箱扩建和工程实验室建设,构建较为完整的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体系。紧抓宏观调控带来的市场整合机遇,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加快海螺集团水泥生产基地、鑫科铜材深加工和电解锌、精诚铜业深加工、新兴铸管大口径无缝钢管、长信科技显示器件材料等项目扩建。做好美的空调、日立空调、长信导电膜玻璃扩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市家电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来芜投资,推进汽车电子工业园、信息化装备产业园区建设,争取在税控机、汽车电子、网络计算机、移动电视、光电子传输设备等领域实现新突破。通过努力,芜湖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基地和国家级零部件出口基地、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和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电子电器生产基地、特种显示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芜湖的传统产业升级也明显加快,电能、船舶、纺织服装、制药、烟草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华电芜湖电厂一期、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相继开工建设,华电芜湖电厂二期、芜湖电厂五期、芜湖核电站等项目的推进,华东地区重要的电能产业基地开始形成。
在推进工业化,不断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坚持优化经济结构。芜湖市充分发挥古老商埠的优势,2000年建成中山路步行街,以后陆续建成凤凰美食街、新时代商业街等一批特色街区,通过招商引资,沃尔玛、欧尚、特易购( TESCO)等国际零售业巨头陆续进入芜湖。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引进浦东发展银行等一批域外金融机构来芜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各类担保公司48家、典当行8家,目前在芜湖各类金融机构达30多家,2007年实现融资总额658.9亿兀,其户域外金融机构对我市贷款余额达80.6亿元。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04年以来,按照“规则范一批、改制一批、上报一批、发行一批”的要求,筛选了20多户管理比较规范、主营业务突出、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 ,作为拟上市企业重点加以培育。目前芜湖市已有5家上市公司发行6只股票,总市值达1415.8亿元,城市证券化率为244%。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全国性的旅游商品、茶叶、建材和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动漫产业,成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规划建设了一批重要的现代服务业设施,其中华强旅游城市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于2007年开园,一期投资15亿元, 是目前世界单体面枳最大、科技术含量最高的主题公园之一,也是我国首个第四代主题公园。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多年的实践,芜湖市建立起优质稻米、高档苗木花卉、生态良种畜禽、名特优新水产、绿色蔬菜与食用菌、特种经果林与中药材、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7大主导产业,三山的蔬菜、张桥的磨菇、清水的苗木、丫山的凤丹、陶辛的青虾等“一村一品”在全省离有较高的知名度,农业产业的区域优势确立起来。目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九五”末的 11.1: 48.7:40. 2调整到“十五”末的7.5 : 53:39.5,2007年年底达到5.7:58. I:36.2,非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