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和承受了近10天的社会谴责风暴之后,万科终于出手。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000002)宣布以1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曾宣布捐款220万元。但在全国人民爱心涌动,全国企业界动辄千万、上亿元的捐款面前,这笔捐款数额以及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表态迅速给万科带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信任危机。
去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在捐出款项的同时,万科就引发了网友对于捐款数额过低的质疑。
与此同时,万科董事长王石,这位在中国知名度极高的企业家却对捐款作出了一番“惊人”的解释。
王石可能因此成为万科的罪人。人们指责万科的最初出发点是这家2007年净利润高达48亿,在四川重灾区有多个开发项目的这家全国最大房产公司仅为地震捐款区区200万元,真正点燃公民们群体情绪的是王石在5月15日发表的一篇博客《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
王石在文章中称,“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石表态很快为公司以及他本人带来更多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漫骂。很多人表示,“万科在我们心中一落千丈。”更有网友指出,万科8.2级的地震从此开始。
在一些公众心目中,市值千亿的全国房企巨头,一直宣扬企业责任的万科无异于宣布,万科的企业责任仅仅只值200多万元。
这些赞扬和批评无疑带着情绪,是什么点燃了人们的情绪?与其说“铁公鸡”在捐款中的吝啬让人愤怒,“坚决不买万科的房子!”“我们交了定金,现在要退房”……连日来,网民们纷纷号召集体抵制万科。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万科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公关。不如说王石们的言论让所有企业卷入史无前例的群体公关危机。
王石让万科捐款200万的后果远远不及他的言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公众与一部分企业的情感对抗更加强烈。
谁比谁更理性?“能力越强,责任越重”成为这场争论的一方对企业家表现最简单的评判标准,若以“理性”原则统一双方的辩论基础,以上标准恐怕比“负担论”更有说服力。
那些最慷慨的中国企业,财务状况并不都比 “铁公鸡”们宽裕太多。最直观的莫过于对比房地产行业与科技电子行业。电脑和家电企业中,格力集团捐款2052万元,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捐款1000万元,长虹集团捐款652万元,海信集团捐款600万元。而这5家集团的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也仅仅是万科利润的一半左右。
即使将同为房地产行业的蓝光地产、泛海集团、华侨城与万科比较,王石的“负担过重”也站不住脚,这些开发商无论在开发规模、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实力上都尚不及万科,却都在此次赈灾中捐款千万以上。
同样被人们指责为“铁公鸡”的还有一批外资企业。戴尔捐款200万人民币,AMD捐款100万人民币,英特尔捐款200万人民币。有网民愤怒地将一些外资企业对此次地震的捐款额,与2004年他们对东南亚海啸的捐款额做比较,以此发动对相关企业的抵制。
网民们用“血浓于水”形容当前的态势,他们认为,在关键时候,只有华人企业最能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正是网民“理性”的直接反映。
许多人的反思最后仍回到王石,那篇有名的帖子写道,“虽然我们可以尊重王石先生的选择,虽然王石先生也有发表各种言论的权利与自由,但与此同时,王石先生通过一系列行为与言论,充分说明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我们不再崇敬的人。而这一切与钱无关,而与王石先生对捐款的言论有关。”
最后这句话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整个事件的真正动机。众怒不可犯——所有在中国经营市场的企业家都必须认清一点,遗憾的是,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全民众志成城之时犯了严重错误,王石可能因此成为万科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