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视春晚之后流行一个词——“为什么呢?“,这里也时尚一把,来一串这样的追问:人为什么要去求职呢?因为要获得一份工作;人为什么要获得一份工作呢?因为要获得一份收入;人为什么要获得一份收入呢?因为要生活。而人生活的目的又是为什么呢?答案似乎就不那么容易脱口而出了,有人认为是一种本能,有人会认为是源于一种责任,也有人认为是为了获得快乐。我想,完整一些的答案应该是这些想法的综合。即人之所以努力寻求工作的机会,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富足、更快乐、更有意义,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富有价值。同时,这个努力由于将伴随生命的延续而延续,因此一定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如果为了某个结果而被动、无奈、甚至是痛苦地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那生命的意义就注定是毫无价值的了。因此我认为,应该倡导一种积极、阳光、快乐的职业精神,将我们的每一次求职的努力、每一个职位的经历,都视为一次快乐的过程,追求一种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的境界。这样一来,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努力就都富含了积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从业质量是很低的,具体表现为:有的人出于一时的虚荣,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在别人眼中很风光,面子上过得去,但实际上却是自己所不喜欢的,工作中毫无乐趣可言,仅仅是为了面子而不得已而为之;也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自命清高,总觉得别人的职业进步是因为善于赢得领导的袒护与偏爱,不是主动地反省自身的不足,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还有的人过于看重金钱的价值,或铤而走险、火中取栗,或总与别人的职业境地、经济状况进行不切实际的比较,自惭形秽,经常陷入自卑自弃的境地,以致离群索居、形单影只。这些人由于自己的职业状况不甚理想而使自己总是处在这样消极的心理境地,其低质量的从业状况必然直接影响到其整个生活的快乐状况。显然,这种从业状态是必须引起我们大家的警觉,并积极振作起来,着手改变这一切的。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态度决定一切”。的确,不同的心态可以决定我们从业状况的不同质量。我这里之所以倡导应该积极地追求一种享受工作的态度,其真实目的就在于:我们必须认清任何不理想的从业状况都是暂时的,是完全可以因我们的积极态度与努力程度而发生质的变化的。与其消极承受、怨天尤人,不如积极进取、促其改变。例如,我们的每一次求职,其实就是一次新的、寻求主动改变的开始,只要我们去除了求职的盲目性,积极地争取自己喜欢又适合、擅长又有发展的职位,求职就会成为一个追求快乐的过程。即便一次不成功,也不会抵消我们的快乐感觉,因为这个不成功的经历其实是通往成功的一个阶梯,每经历一次不成功,事实上都会使你距离成功越来越近。当然前提是你要很清楚,每次不成功的症结所在,下一次的努力一定是建立在对前一次不成功经验的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
求职是这样,从业的过程也完全可以这样嘛。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职责的内在要求也注定是要常变常新的。有些人不适应这种变化,将其视为沉重的压力,自然就无法享受工作的快乐了。如果你将每一次面对变化视为一次迎接新的挑战,适应了一次变化就是赢得了一次挑战,从而获得了一次胜利者的快感,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自然就会使你的职业生涯成为了一个享受工作的快乐过程。既然工作注定是我们生命中必须要完成的旅程,无奈、甚至痛苦地经历也是经历,我们何必硬和自己过不去,不去选择另外一种快乐的方式呢?
“享受工作”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老子说过:“福亦祸所伏,祸亦福所依”,其强调的就是一种有关福与祸、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福中隐含着祸,苦中孕育着乐。在职场中,我们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达观、从容的从业心态。遇到困难时,要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战胜了这个困难,下回再遇到就完全不是问题了。工作紧张繁忙时,不要因为累而抱怨,要想到这是自己的一种成长所必须的经历和偏得,因为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炼,你的职业素养、技能、潜质,才会有最好的展示和释放空间。要想到,这个机会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要珍惜这份幸运,抓住这个机会。而经历了许多这样的过程之后,你的内心感觉一定是充实的、欣慰的、自信的、快乐的。如此的感觉,难道不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