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言由心生,吾言吾心”。品味两位省级官员的履新感言,说者情真意切,实实在在,听者恰如清风扑面,令人振奋,引人深思。
我感到,他们的履新感言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干干净净为党和人民工作;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有着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要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负重托,不懈努力,站在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其实质就是一句话: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细细想来,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本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早在六十多年前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什么私利可图。”胡锦涛总书记在就任伊始即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施政要求。这些告诫和要求,既充分地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更为各级领导干部用权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坐标。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更是秉公用权的典范。他的“十条家规”,就是秉公用权的最好诠释。“晚辈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负责,无工作的由总理付账;看戏以家属身份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到的事,不准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能谋私,不准搞特殊。”也许现代人对此很难理解,但这恰恰正是周总理之所以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样广泛、挚烈的爱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怀念的所在之处。因为他深深懂得: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决不能变成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只能用来为社会除暴安良,兴利除弊,而决不能变成奢靡享乐,打压百姓的魔杖。因此,他那种“廉洁为本,夙夜在公,以公克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从政精神,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是值得为官者学习的。
所以,我认为,透过两位省级官员的履新感言,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他们政治上的更加成熟,也是对“角色”的进一步正确定位;体现的不仅是对权力的高度清醒把握,更是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和光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有如此清醒的头脑,有如此“诚惶诚恐”的心态,有如此务实的精神,有如此谦虚谨慎的作风,怎能不令人感到欣慰和自豪,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信服和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