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济学——效用递减还是递增?


  天长地久的爱情是人们向往的,但也是不容易实现的。我经常与我的女朋友和女同事谈论这个话题,这是大家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交流中不时有思想的火花闪现,究竟怎样才能使爱情长久呢?

  男女热恋中的激情是很难持久的,这是心理学家研究过的,认为热恋的温度最多能持续18个月。这符合经济学的一条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喝咖啡,喝第一杯咖啡和喝第五杯咖啡感觉是不同的,再喜欢咖啡的人喝到第三杯效用就达到极大了,再喝下去效用一定下降。

  如果将爱情或婚姻看作是情感上的消费。也存在“享乐递减规律”。早在19世纪,一个叫边沁经济学家提出了“享乐递减规律”,当人们完全重复的做一件带给人快乐的事情的时候,人们享受到的快乐是递减的。一对恋人在恋爱中再花样翻新也是有限的,时间久了不能不重复,相处时间越长重复的次数越多,终有一天效用递减。

    激情过后,两个人就进入相对痛苦的磨合阶段,磨合好了,就能长期相处并保持着深厚的感情,磨合不好,就分道扬镳或为今后的相处埋下了隐患。能成功地经过磨合而坚守爱情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爱情是否真挚;一个是在相处中是否形成了好的习惯。

  当一对恋人/伴侣长期相处以后就面临着许多重复性的活动,这种重复是有益处的,两个人在重复中加深了了解,接受了对方与自己不同的脾气秉性和行为方式。双方在重复性交往中磨合并逐渐互相习惯,这种习惯成为一种非正式的约束,使彼此难以分开。

  好的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效用递增的作用,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稳定。而且,会越来越感到两个人相处得容易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这里的交易成本指由于人性的机会主义,交往中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风险)。当彼此的信赖、尊重、协作成为习惯,彼此从对方得到的好处多了,必然增强爱情/婚姻的效用,从而实现“效用递增”。

  不好的习惯的形成可能会成为双方有朝一日感情破裂的隐患,或导致了不和谐的婚姻,比如双方不沟通的习惯,不愿意为对方付出的习惯等等,都对婚姻不利。

  好的习惯的形成导致了效用递增,并实现了婚姻的稳定。但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婚姻的路径依赖,使离婚的成本增加了,从现代人的角度看不能确定这样的情况是好还是坏,如离婚的确必要不离也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