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信心决定重庆开发商未来


重庆楼市,这个疯狂的市场的未来将会怎么走?供需矛盾失衡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房地产开发商还能挺多久?开发商们如何增强购房者的信心?

成交量为零

重庆楼市的冬天真的来了!

一月14,沙坪坝区和渝北区的商品房成交量为零。一月15日,重庆十大主城区的商品房成交量为零。不少网友对焦点披露的数字表示怀疑。但是焦点为什么要造假呢?忽悠的价值在哪里?

重庆的开发商们自己应该清楚,重庆的房地产市场最光鲜的一面是怎么来的。外界的强刺激导致了重庆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出现极度疯狂的市场反应,导致了重庆购房者的集体恐慌。于是,房价扶摇直上如坐直升飞机。于是,大量的购房者在对房地产市场未来的极度恐惧之中买了房。但是,忽悠出来的光荣和市场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卖房子比卖大白菜还要顺利的时日一去不返之后,在经济衰退的迹象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当通货膨胀已经威胁到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购房者的狂热和盲目正在被理性所取代。

零的出现,会让人意外吗?对普通百姓而言,买了房子并不意味着财富一定会有实质性的猛增,因为房子一旦转手,购房者获得同样的房子将付出更多的货币;对于房地产投资者而言,利用银行资金炒房的门槛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炒房炒成房东已经不再是一句笑话。

重庆楼市的冰点是迟早要来的。但是总有不少人认为,在这个冬天,重庆楼市的凝固来得太早。因为他们对未来想象得太美好。

信心对垒

前几天,黄奇帆副市长在央视称,去年重庆主城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14%,每平方米在3500元左右,在全国40多个主要大城市中,增长是比较缓和的。重庆老百姓去年整个收入增长有18%,所以总体上来说,房价的增长幅度小于一年的工资津补贴的各种收入增幅,这种情况老百姓一般还是能够接受的。

黄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怎么就认为,老百姓能接受呢?而且现在,在主城6区,要去找3500/平方米的房子已经十分困难了。

事实上,随着三月的到来,重庆楼市的成交量有所回升,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还是相差三成以上。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已经成交的商品房,而是在于市场信心。

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蔓延,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人的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同时,银行银根的紧缩导致炒房者轻而易举动用银行资金作为资本杠杆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再加上政府的住房保障已经逐步启动,普通购房者的恐慌情绪有所缓解,买房的狂热心态已经重回理性。

毕竟,买房不是买大白菜,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辈子的大事情。投资炒房者的四处逃窜、刚性需求购房者的持币观望、银行的噤若寒蝉三个因素导致重庆房地产市场面临四面楚歌。

不必讳言,销售周期的拉长势必让重庆的开发商苦不堪言,资金链紧张,开发成本猛增、高房价难以维系。尽管目前重庆还没有出现开发商大幅降价的现象,但是开发商们还能够坚持多久却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真是按照地产大佬王石先生所说,大家都不急于买房,而是三四年后再考虑购房的问题。估计重庆的开发商们将会尸横遍野,因为他们的实力毕竟有限,而且除了银行融资渠道外,还很少有人在拓展其他的融资渠道方面有所建树。银行一旦收紧,他们必然受伤。

问题是,开发商普遍的社会形象不佳,他们对普通的老百姓的号召力相当有限。他们又怎么能够恢复市场的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