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八不要”——《财经媒体采编技巧》之三


采访八不要(编写)

                ——《财经媒体采编技巧》之三

 

    1、采访不要全靠电话

    电话采访是记者经常使用的采访方式,但这种方式问题很多:

    1无法与采访对象进行视觉交流,文章写出来不生动。

    2难以获得鲜活生动的采访素材,影响成稿质量。

    因此,记者一定要慎用电话采访。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是北青报的成功格言,也应当是每一个记者追求高质量稿件的格言。

    如果哪个记者把它变为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的电话,那这个记者的职业价值,也就到此为此了!

 

    2、独家提问不要冒头

    在新闻发布会或记者云集的场所,如果有较好的业源关系,独家视角的提问可以放到会后,在台下再单独提问。否则,你只能与众多同行分享你的智慧结晶了。

    当然,如果在会上当众提问是你唯一的选择,你就应当在第一时间举手。

 

    3、不要拿找不着人当理由

    任何一个采访,尤其是重大选题,采访对象往往不会轻易接受采访要求。这就需要记者施展各种本领,或软磨硬泡,或迂回进攻,一定要尽全力挖掘到与事件核心元素有关的当事人和相关素材。

    好记者应该是无孔不入”的

    “找不着人。人家不肯透露。等等原因,不能成为记者完不成采访任务的理由。

 

    4、专家面前不要装

    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求教,是你赢得专家尊敬和回应的唯一最佳途径。

 

    5、不要直接上网扒稿

    新闻出版局有明文规定,公开出版物不得直接刊发网上内容。网络是记者的工作工具,是消息源、线索点、资料库,但也就仅此而已。

    记者直接从网上扒活儿,不仅有剽窃之嫌,也易造成报道失实。

    切记:写稿前,所有的背景资料,都要进行消化与核实!

 

    6、重要会议不要迟到、早退

    记者在参加一些重大会议时,不得迟到、早退。没有时间概念和不遵守规则的记者,一是损坏媒体形象,二是会遗失获得选题的机会与资源。

 

    7、采访安全不要忽视

    人身安全、器材安全、选题安全是记者在险恶采访环境中必须注意的。人身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记者应学会在险恶环境下的自保生存知识及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采访器材既是个人或报社的资产,也是采访留证的工具。

    在现实中,一个好的选题未必能顺利见刊,经济、政治、人情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干扰。因此,记者从采访阶段起,就应注意保护选题,不向无关的人透露选题内容,对采访对象要智慧地解释选题方向等,避免因意外干扰中断选题执行。

 

    8、留证不要盲目而为

    留取证据,是记者在进行负面报道中,必须要做的事。留取什么样的证据?颇有讲究。

    一句话,要留有效证据。

    一但当事人对报道不满,进入到诉讼程序,有效证据就会成为诉讼成败的关键。

    有效证据包括:当事核心人物的采访录音、录相;关键场面的图片资料;负责调查事件的主管部门的采访记录等。

    2008-3-30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