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红螺


春 到 红 螺
文/曹世中
               京北有古刹,寺名曰红螺。
               青竹蕴万杆,山色隐佛陀。
                          ——自题
 
    红螺寺,位于北京城北50公里的怀柔区。出怀柔城,北行约3公里即到。坊间素有“南普陀,北红螺”之称。
 
    对红螺寺我并不陌生。大约是在十年前吧,在中国楹联学会举办的一次全国征联中,我曾为红螺寺撰过几联。没想到几年后,蜗居距红螺寺仅咫尺之遥。
 
    因惧旅游景点人众之闹,已多年不做“旅游”之行。2005年五一,恰逢刚迁到怀南茶坞暂居。一是闲着无事,二是体感状况不佳,所以,建议举家做一次红螺之游。
 
    从茶坞打车到红螺寺,也就十多分钟,就来到一片郁郁然的景致之中。如言所料,正值假日,有景处皆人涌为患!
    女儿去买票,见售票处上有一联:
   造一方净土
   结万众善缘
 
    此联为弘一法师题撰。“红螺寺”之名,为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手迹。
    右行数步,便是山门。有新建牌坊坐北朝南,上书“北京巨刹”,为当代名人卢嘉锡所书。牌坊上有一联曰:
   一脉珠泉参妙谛
   双峰螺岫证如来
 
    联语制作可称佳品。
 
    中国的寺庙建筑格局大致相同:中路为山门----前殿----正殿----后殿;两厢则为配殿或厢房。红螺寺主供观音大士。据香客讲,在这里许愿皆有求必应。
 
    红螺寺为千年古刹。始建于东晋,兴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英宗来此进香,见佛顶放光,龙颜大悦,赐封为“护国资福禅寺”。此地因有红螺女双双下凡之传说,民间称之为红螺寺。据说,此寺为北方最大佛教丛林,历届住持多由皇家钦点。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中的后两代祖师(十二代际醒大师和十三代印光大师)皆在此修行授徒,因此也有“十方常住寺”之称。
 
    红螺寺北依红螺山,南临红螺湖。极目远望,但见山色青幽,林木环绕,泉水轻涌,古木森然。浩翰松海,将寺宇融进万绿丛中。红螺寺最令人神往和称奇的是寺前的御竹林,万杆青竹遮天敞日,实为北方难得之风景。一冬风烈,竹们虽然还没缓过神来,但那万杆颂天的气势,仍令人欲进之,而流连忘返。
    据说,此竹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植,已在此繁盛了600余年。
 
    寺中殿堂甚多,殿柱上多悬有弘一法师之联语。本想寻一高僧请教原委,但未果。想来,弘一法师一定在此静心多年,方得最终修成正果。
 
    出大雄宝殿沿北坡上行,数百级高阶,令人气喘如牛。想当年两次夜登华山步行50里,下山时仍健步如飞,不得不叹息岁月对生命的剥蚀!
    山顶处,有一颇古朴的木质牌坊,上镌“螺岫仙姿”,将人引进红螺山上的观音寺前。此寺建于金代,后被毁,1995年在原址重建。观之,已找不到一丝百年古韵与悠悠情怀。
    红螺寺香火兴旺,善男信女云集。然而,这里除了能让人感受到当代僧人们已深谙经营之道,却感受不到一代名刹的佛学渊源……
 
    大约是二十年前,在镇江金山寺佛祖开光之时,曾遇一俊雅高僧。听其教诲,多年难忘。其实,佛也,道也,儒也,任何宗教都是教人向善。
    社会机理的完善,是道德建立的基础。但如今,在众多人失却信仰与理想之后,寺院香火便将更多的人引向了迷茫。
 
    我的心,素有一种对佛音的迷恋与追随。
    但,尘缘难却。注定,此生是凡尘中人。
 
    再好的去处,也有行止。
    耳畔,梵音阵阵。
    放眼,万木青葱。
    心,已静。
    人,未识…………
 

    2003-3-30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