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这样的选择过程——关于求职的漫谈之四


一个年轻人从校门里出来进入社会,在寻求适合自己职位的努力中,我觉得有这样两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一是职业的选择是双向的,尽管现在就业的竞争很激烈,好工作很难找,但决不能因此就随意放弃自己的选择权利,一味被动地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二是求职和高考不一样,就目前而言,高考是个独木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想读大学就别无选择,非要通过这一关不可。而求职是个渐进、多元的选择过程,在当今这个有着充分选择自由的社会中,没有人要求你必须“一岗定终身”。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感觉不对、这里的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工作的性质等,与自己的追求和志趣不相吻合,那就完全可以考虑放弃,从而进行再次的选择。在人的职业生涯整个过程中,很少有人一次选择就完全到位、以致从一而终的。由于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清楚自己真正适合从事怎样的职业,自己的志趣和爱好究竟在怎样的职位上才能更加充分地释放和展现,这一定是个逐渐清晰的认识过程。因此年轻人在求职的问题上,必须做好多次、长期的求职准备。

我在面对一些并非出自名校、学历又不很高、专业特长并不突出的年轻人提出的求职困惑时,经常想到的是,在这些困惑的背后,最需要根除的是心态的浮躁。因为看到别人已经上班了,而自己还没个着落,看到家里人为自己着急上火,自己往往就会有些饥不择食。至于一些家在外地的年轻朋友,还要面对很现实的生存压力,每天的饭要吃,每月的房租和电话费要交,工作不落实,心中如何不急呢?我的观点是,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获得一份收入、开始自己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当然是必须的。这个最初的工作可能是很低端的,待遇、地位、收入水平等方面可能都不很光鲜,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有了新的开始,开始了一个新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求职过程的开始。

在这个肯定不理想、也并非你的志趣所在的岗位上,日常并非所愿的工作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它会帮助你提升自己的适应性,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岗位上都能做得尽职尽责,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职业能力啊。你在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端正职业态度、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的同时,必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想清楚自己的职业志向、职业能力的理性评估、明晰实现职业志向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然后马上开始缩短这种差距的切实努力。同时认真进行如何扬长避短、突出个性优势的设计构思。如果你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定位于从产品销售起步,为将来某一天实现自己的独立创业梦想进行经验和能力的积累,在进入了一家门槛较低的小企业开始进行这种职业设计的准备时,你就要在了解和掌握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流程及规律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进入某家著名跨国公司和商业连锁机构的求职准备。

这是个相对高端的求职努力,也是个求职过程中的更大挑战。如果挑战成功,在这样的大企业中,你的从业经历会对你未来的职业成长,在管理视野、工作流程、文化构建等方面,都会得到在小企业无法获得的东西。俗话说:“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你能将自己在小企业的低端销售岗位上的经验、感悟与思考,运用到这样的求职挑战之中,并以平和、低调的心态让面试官相信;这是个学习能力很强、志在高远的年轻人,促使他从小企业走到大企业的动因,不是良好的待遇和收入状况,他更主要的追求是希望能在这样的职业升级中,学到更多,在职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这样的年轻人,哪个企业会拒绝呢?哪怕是著名的跨国公司!

既然我们现在拥有充分自由的选择职业的权利,我们当然要学会合理地运用这一权利。我给年轻人一个积极的建议是,进行这个选择时,不能把选择的范围和空间完全局限于人才招聘会及各类招聘广告之上。其实,我们都应该认同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社会上任何一个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对具有优秀潜质和良好成长潜力的人才,总是欢迎的。那些参加招聘会或刊登招聘广告的单位,无非是某些工作职位出现了实际的空缺而已,而那些没有明确说出招人意向的单位也并非没有对人才的需求,只不过其此类的需求暂时处于隐性状态,不那么急迫罢了,因为那里的一些岗位的从业人员,一定是需要被更优秀、更有成长潜质的人才所置换的嘛。因此我认为对于那些有着良好职业潜质及实际职业技能、并能保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学习精神的年轻人而言,就业的前景是极为广泛的。不仅那些有明确招聘意向的单位需要你加盟,就是那些招聘意愿不那么强烈,需求尚处于隐性状态的用人单位,也可能会对你的积极进取打开欢迎之门的。

总之,时代为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职业选择空间,无视这一时代的进步,进而处于一种被动、无意识地消极求职状态,这完全是个人的局限所致,是一种源自心态层面的遗憾。我们倡导积极地选择、认真地准备,把求职的过程作为自己学习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那么我们的职业人生就一定是充满光彩和快乐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