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不是中国金融集团收购欧美同行的好时机
作者:比尔 编辑:知识银行和先见策划和戴维评论
知识银行http://knowledgebank.spaces.live.com, http://knowledgebank.blog.163.com,
先见策划http://foresight.spaces.live.com, http://foresight.blog.sohu.com,
戴维评论http://davidsun.chinavalue.net,
2008年1月由平安保险巨量融资消息引发的沪深股市暴跌造成了中国股市市值重大损失,中国股民的损失更加惨重。平安保险股票也无法逃脱暴跌的命运,平安股价从最高点已经下跌过半,而且今天还没有看到止跌的现象。
最近平安保险公司公布了这次巨量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收购英国一家保险公司。企业对外投资和收购扩张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何时对外投资和收购?化多少代价来收购?决定了企业投资收购成败的命运。而且,按照国内外企业收购兼并的历史经验,一项大型的企业收购兼并一但失败,完全可能拖跨整个企业。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集团有一种急于去欧美国家收购和参股欧美老牌和名牌的冲动,理由是自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许多欧美老牌企业遭受了巨额亏损,这些企业股价下跌,市值缩水,因此目前是出击欧美市场投资收购的好时机。事实真的如此吗?
众所周知,投资最重要的是判断时机。假如我们在股市进入下降通道的早期就投入股市,那么结果必然惨败;反之,假如我们在股市进入上升通道的初期投入股市,那么必然赢利。
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还未爆发,我们就正确预测2008年或者2009年将爆发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具体可见
虽然最近美国政府联合欧美几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急救措施比如大幅减税、降息和注资等等,最近两天美国股市也出现了一些回升。然而,就此现象我们可以判断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快要结束?全球股市就快回升上涨?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目前只走到了第二阶段,从单一的房屋贷款危机波及到了整个金融投资企业的危机,现在欧美许多老牌大牌金融投资基金和金融企业集团遭受巨额亏损甚至面临破产收购就是典型的事实;我们判断接下来这次危机将进入第三阶段,那就是危机从金融企业和金融行业波及到其他产业和企业,那时将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这种迹象已经出现,目前美国政府之所以突破常规全力拯救股市拯救金融企业就是为了避免引发美国整体经济的衰退。那么,美国政府现在采取的措施能够让股市立刻起死回升?让遭受危机的金融机构快速起死回生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美国至今并没有找到解决危机的正确方法和措施。早在六年我们就认真研究分析了欧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有着许多优秀和先进的体系和文化,然而,美国式的市场经济模式存在许多先天无法克服的缺陷;直到今天这些缺陷并没有被西方当权者或者主流社会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进入了全球化竞争时代,这些缺陷的危害彻底暴露出来。因此,采用过去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积累下来的经验方法来解决市场经济200年积累下来的缺陷和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既然没有找到危机的真正病因,何来医治良方。
因此我们判断,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可能会延续两到三年时间。
2007年中国投资公司投资了美国黑石公司,今天已经遭受惨重损失。根据欧美经济发展趋势,这次投资损失还将继续扩大。平安保险如果在2008年贸然出击欧美市场花巨资收购欧美保险公司,那么90%的可能性是严重亏损。因为2009年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还将继续。
坦率地将中国金融企业过去30年的迅速扩张和高速成长,完全是依赖政府的支持和全国民众付出和牺牲,而不是企业自身有多少优秀先进的管理和文化。比如中国的银行假如没有国库资金也就是国民资金几次弥补亏损,没有企业上市无条件融资中国的银行大部分早已破产;中国的保险公司如果没有高额佣金提成、没有霸王条款、没有少赔和不赔政策、没有不断在股市圈钱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发展?
2008年和2009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年,也是中国企业结构转型的关键年。不知道中国的企业老板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构转型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企业如何升级换代,就是企业和经济如何从粗放型的数量增长转变成科学创新的质量型增长。因此2008年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下决定改进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假如2008年和2009年失败了,现在许多所谓中国名企和大企必然会失去未来发展的机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我们真诚建议平安保险等中国的名企们应该将企业的重心放在国内,放在企业内部的改造和改进方面,这样企业才有长久的未来。
知识银行http://knowledgebank.spaces.live.com, http://knowledgebank.blog.163.com,
先见策划http://foresight.spaces.live.com, http://foresight.blog.sohu.com,
戴维评论http://davidsun.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