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新否降温还要看银行的脸色


上海楼市新否降温还要看银行的脸色

07年927两部位有出房产调控政策,两点新规、一点强调:一是第二套购房首付提到四成以及相应贷款利率高于同期基准利率的1.1倍;二是三年以上空置商品房不能进行抵押贷款,同时杜绝随楼市价格上涨而出现的“加贷”;强调的是购房者月还按揭额度不得高于月收入的50%。两年来,政策调控成为空调,房价越调越高,今年上海楼市在两年徘徊的背景下,出现大幅度报复性反弹,个别楼盘的涨幅达到30%以上。

怎么来看待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呢?笔者以为,楼市正在随着调控向理性、规范化方向发展,楼市价格也在向稳定方向迈进。也就是说是“正在进行时”。很多百姓,都会认为这次房产政策调控也将步前两年的后尘,又不会有什么用,或者说,现在是广大的消费者对政策调控失去信心。而另一面呢,股市却对房地产上市企业给出了另一种评价,用股价大幅下调来表示,对房产企业的担忧。开发商自身也同股市一样,表现出了谨慎与担忧,表现在近期新推楼盘或房源明显增大,其用心很显然是在抓政策效果产生前的一波行情。这次宏观调控与历次政策有本质性的区别,以往每个政策的实施,都需要银行、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等诸多行业、部门的配合,要想达到政策出台时的预期也就很难,而这一次的政策,不是八部委、九部位的,而仅仅是银行一条线,可见这次政策的作用只要银行认真履行就可以,不需要配合,或者说某些地方政府淘江湖的情况很难发生。因此笔者以为,这次调控应该是最有可能产生效果的一次。

楼市与股市一样,大部分人的观点往往总是错的。也就是说,机构、开发商本身都很担心,普通百姓却信心百倍,其结果就不言自明了。

笔者从对诸多政策分析来看,这次调控的效果正在显现,如果要让楼市降温,关键还要看银行的脸色,即看银行是否百分百地执行央行和银监会的文件,因为房贷是银行贷款的优质资产,如果楼市下跌或者疲软,最大受益者银行和开发商两者都是不愿意的。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中国的楼市购买力是建立在银行优惠利率的基础上,是建立在诚信制度缺失的基础上。目前刚性需求的商品房销售,90%购买者都是需要按揭的,而按揭者中有80%提供的资信证明就是企业证明,而不是个人缴税的税单。在上海买一套近200万元的房产,贷款140万,每月还贷约70008000元,按照央行规定,须满足月工资超1500016000元以上。在上海、北京、广州这样工资水平的人有多少?如果有这样的工资水准,他们现在还处于刚性需求而买房吗?

几天前我与几位银行的行长们聊起宏观调控话题,我就说,如果中国参照国外的做法,完全凭税单来证明个人的收入,可以说目前80%以上的贷款者都不合格。如果80%的购房者被拒绝在楼市以外,楼市的价格还有不迭之理。那些银行的行长们都悻悻然,说不能这样执行,否则楼市、银行、开发商、已购房者就全玩完了。是呀,目前的中国其实没有多少人希望楼市下跌,在上海、北京,城市化建设都已超过85%,这些城市化的人口基本有自己的住所,只是部分人还在希望改善而已,楼市下跌意味着他们的资产将缩水,本身资产缩水了,是很难实现住房的梯级消费的。

为此,笔者以为,只要政府动真格的,没有做不到的事。现在只要银行严格一点,楼市马上会变脸。政策已到位,关键看执行的人(单位、政府部门)了。所以,笔者提醒那些伤尽全部家产、再背负一身巨债去买房的人,应该三思而后行呀。

 

(焦点房产网刚给我开了博客,由于最近很忙,只好将去年的一篇文章上传,以感谢看到本人名字而浏览的朋友。最根本原因还是怕你们会骂,没有文章开什么博客呀。哈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