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雪灾考问国家制度,还是人类行为?
2008年初这场南方雪灾,至今酿107人死,损失逾千亿元人民币,这是网络报道的事实。
但是灾难过去了吗?没有,至少我是这样认为。一方面从拉尼娜的影响看,要到6月份,另一方面,雪灾所带来的问题,还有很多没有解决。我倒是认为,现在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时候了!这场雪灾带来了什么?只有灾难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灾难?为什么会有这样异常的天气?为什么会给中国带来这样的紧张?又为什么让那么多人尝受思乡之苦……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细细想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这次雪灾,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事实上,早在07年初,就预报过冬天要防范“冰冻天气”可能造成的灾害;可既然早已知道,为何还会造成这样大的损失呢?是制度的原因,还是其它别的?也许是思想意识薄弱,也许是经济实力所限,也许是准备不足……但不管是那个原因,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灾难影响着全球。这种异常的拉尼娜天气不是无中生有,是人类的行为所成的。这又不得不追问我们地球人,为什么不善待地球?即便是再造到它无情的惩罚之后?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反思与自省,绝不仅仅是政府和官员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也是所有地球人都需要反省的事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里呼吁一下,希望能有些积极意义。
最后附上一些相关资料(来自网络),以便更好的了解这场灾难。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认为,形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尤其在欧亚地区,大气环流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当它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一个稳定的环流状态下,尤其是在低纬,青藏高原这一侧有一个低值系统,在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高值系统,我们气象局讲的高压系统,这两个系统在这两个地区长期存在,低值系统给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南部海区和印度洋地区,带来比较丰沛的水系,因为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为北边的高值系统稳定,主要带来的从西伯利亚地区不断带来冷空气,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就形成了一个交汇,冷空气密度比较大,相对来说,位于底层的暖湿气流,就是暖空气垫上向上滑升,因为暖湿气流本身形成的水气就会凝结,形成一些雨雪的天气,由于这种冷暖空气,在这一带地区一直有长时间交汇的作用,导致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持续时间就比较长。
这种冷暖气流的作用,相当于两条河流,一条河流从北向南运行,一条河流从南向北运行。这样的话,这两条河流基本上都是比较稳定,在一定的河道中运行,这样的话,这两种河流交汇地点始终维持在长江中下游这段地区。同时在稳定气流的背景下,还会有一些小的扰动,比如在基本的气流之上,还有一些小的扰动,每一次的扰动一过,可能就会带来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实际上我国南方地区这三次雨雪天气过程,基本上主要是位于比较偏南的西风气流之上,三次扰动,同时引起了西南暖湿气流的三次加强,相应的出现了三次比较大的雨雪天气过程。
西祠胡同有文章称,最近南方天气异常,暴雪成灾,从宏观气候到微观天气的顺序可探求此次气象灾害的原因。以下是文章内容:
一、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
今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拉尼娜是同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小小的0.5度,又远在南美洲,但却对我国造成了极大影响。
1.南太平洋的气温偏低是怎样扩散到全球的。海洋表层的洋流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从东太平洋(即秘鲁)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即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气流在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实际上削弱了西太平洋的副高,加强了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拉尼娜的影响从秘鲁扩散到全球,特别是中国。
2.西太平洋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3.风带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1)西风带。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过去持平。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60年之最。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海水。
(2)信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甚至比常年的还要高。
(3)共同影响。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像深圳这段时间湿度都高达90%。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就单一的控制全国,全国都是寒冷干燥,但今年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同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大范围的暴雪。降雪同降雨的原理一样,现在温度一上升就下大雨,甚至暴雨。从影响范围看,灾害程度从东向西递减,沿海省份影响较小,可见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信风影响巨大。
二、局部分析
1.长江中下游、安徽、湖北。这一地域处于北纬30度附近,正好是西风带同信风带交汇的地方,南北气流交汇,势必造成大量降雪。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当地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也是降雪的来源之一。
(1)湖南。由于南岭的阻挡,将剩余的冷空气都集中在了湖南郴州、衡阳一带,也就是南岭山脚下,从而将冷空气最后的力量全部发泄在湖南。
(2)广西、贵州。云贵高原过去一直就是同时受到南北两股气团的共同影响,只是今年的强度特别大,过于湿润,又过于寒冷,造成严重的凝冻,冻雨。
(3)北方。过去印象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依然没变,东北主要受到北方的干燥冷气团,所以降雪量没有太大变化,从卫星云图上看这几天基本没怎么下雪。倒是西北地区由于强大的西风带来了大量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雪较常年偏多。
三、降雪对南方的影响
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这里主要同严寒的北方进行对比分析。
1.冻雨。现在南北地面温度都长时间低于0℃。但北方是从低空到高空都是稳定的冷空气,所以降下的都是雪花。
南方由于冷空气势力已经有所减弱,暖空气势力又异常强大,因此在1500米至3000米上空形成一个温度高于0℃的暖空气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温度又低于0℃。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如此,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融化成雨滴,接着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冻雨。
2.结冰。北方落下的都是雪,而且由于温度低,落地不融化,所以不会结成冰。即使白天温度高融化了,由于北方完全受极干燥的冷气团控制,融化的水很快就会蒸发,又回到空气中,地面总是干的。树上,电线上结冰十分罕见。
而在南方,当冻雨落在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由于物体温度都低于零度,所以立即冻结成冰凌。降下的雪花在白天温度高于零度时表面上的冰会有所融化,但由于受到暖湿气团的控制,湿度极大,根本蒸发不了,冰水还是留在地面物体上;到了晚上,温度又下降到零度以下,水立刻又结成了冰。
3.降雪量。北方看似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那不怎么厚的雪是整整一个冬天积累的,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极干燥,所以每次下雪并不多,总是小雪、中雪,也就是每小时只下5毫米左右的雪。一个冬天总共才下了几厘米的积雪。
南方本来湿度就高,再加上拉尼娜带来的信风,使得降雪量非常大,湖南、安徽常常是暴雪,一小时就下14毫米以上的雪,现在很多地方积雪竟然厚达20多厘米,远远超过了北方一年的降雪量,所以南方的雪灾更严重。
4.由于超重引起的冻害。北方的降雪不易结冰,所以电线、屋顶上虽然有落雪,但一旦积累到体积过大、无法保持平衡时,就会自动从电线上落到地面上,所以电线表面只会留有少部分积雪,对电线的强度影响并不大,不至于超过电线所承受的重量,也不会压塌屋顶。
南方的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落在电线上的雨雪,晚上一结冰,就将电线牢牢的包裹住,冰就固定在电线上,这样每一天冰都可一层层的将电线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像树木年轮样的情况,积累几天,这个厚度就不容忽视了,看新闻说电线上冰的厚度超过电线直径的两倍,铁的密度是7,冰是0.9,也不算小了,相当于电线二分之一的重量压在电线上,电线自然承受不了,最终断裂。屋顶、高压线的铁塔都是这样被厚厚的冰块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最终倒塌,这种情况主要就发生在湿度极高、温度较低的南岭山脚下,所以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会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是结冰,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水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异常的低温,所以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缩的紧绷在铁塔之间,强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严重瘫痪,郴州已经连续5天断水断电,特别是京广铁路韶关到郴州段。电力机车没有电,可以换内燃机车,但信号灯也没有电,道岔也没有电,所以哪怕是内燃机车,也只有慢慢的靠眼睛看路边的人工指挥通过,道岔也都必须有人工搬,这使得内燃机车在这一段根本跑不出平时的速度,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困难。
5.公路冻害。北方公路上也会有积雪,但都不会化,而且量不会很大,即使化了也会很快蒸发掉,不会在地面上留下积水,冻结成冰。经汽车压实雪的摩擦力比冰高很多,即使要爬坡,安上防滑链,就可以在雪面上前进。
南方一方面积雪特别厚,很多地方没过脚。更重要的是这些雪融化成水,由于湿度极高,这些水很快就冻结成冰,也跟电线一样,一层一层覆盖在路面上,有些地方竟有10厘米厚,汽车在冰面上摩擦力很小,自然就会打滑。所以京珠高速不能通行完全是为了人民安全,结冰完全不可抗拒。另一方面,由于冰比雪硬的多,所以给车轮安上防滑链根本没有用,这一北方最实用的方法在南方失去了作用,反倒会使摩擦力更小,行车更危险。
隐藏在雪灾背后的户籍制度
近日中国南方普降大雪,全国各大火车站、机场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旅客滞留现象,广州火车站一度出现80万人的滞留。为何会有这么大面积的滞留?一般认为是因为南方的雨雪天气,且南方各省市普遍缺乏抗击大雪的经验,因此出现此种现象是在所难免。但是,这样的分析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触及到问题的深处。
我们可以预见,如果在一个月前就出现这样的大雪,根本不会出现这么多的旅客滞留现象。那时候春运尚未开始,在外奔波的外来务工人员尚未踏上回家的征途。也许,天寒地冻会造成交通不便,但是由于人流较小,绝不会造成现在这样的灾难性后果。南方十几个省市的暴风雪只是近十年以来春运危机的一次集中爆发。
面对春运困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办法不可谓不多:从提高运力到使用价格杠杆,但是各种手段用尽却发现春运所要运输的旅客却越来越多,每年增长的运力还是无法满足增加更快的人流的需求。每年春运时刻,外来务工人员为了一张火车票彻夜排队、列车工作人员由于加班加点而连续工作不曾休息,到头来却换得旅客不满意、列车员不舒心和铁道部亏损,唯一开心的可能是那些可以凭借春运而大发横财的铁道部内部蛀虫和在售票大厅外游走的黄牛。
从供给上来分析,在长时间段来看,由国家财政独力承建的铁路运输会严重限制铁路的供给,因为无论在什么国家,都需要控制公共支出,这从总量上限制了铁路的建设。据铁道部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网密度相对较低,每万人仅拥有铁路0.57公里,人均不足一只烟的长度,在世界上排100名以后;每万平方公里国土拥有铁路78公里,在世界上排60名以后。此外,客货混跑、技术标准低,客货矛盾日益尖锐等因素都加剧了运力高峰时期的紧张程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铁路建设的投资化,以解决这方面的资本紧张。
从需求上分析,除了国家对铁路价格进行最高限价,强化了供小于求的局面以外,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已经有为数众多的专家和学者指出,中国的春运制度,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经济制度下的产物,是中国目前“只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不准许人口自由迁徙”(张曙光语)的做法导致了每年数十亿人口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导致了每年春运火车站内万头攒动的“盛景”。春运表面上是和一年一度要回家过年的习俗有关,但根源恐怕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不能够取得所在地的户籍,不能够将家人接到他所在的城市一起生活而不得不在工作地和户籍地来回奔波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考虑提高供给,恐怕也很难解决问题,近几年的春运道路客流量快接近20亿人次,这已经是世界之冠,无论是哪个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都将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就开错了药方,我们只想到要将在外务工的人员送回家过年,但是却没有想过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安家落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数量只会是越来越多,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短期之内单纯地寄希望于提供运力来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涌动潮可能是不切实际,唯一可行的是通过降低人口集中流动的方式,可能会起到减缓春运压力的效果。
如果是要减缓春运中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势必要对当下的户籍制度作根本的改进。户籍制度原本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农村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而今市场经济是要求人财物在市场的基础上自由流动,但是户籍这一制度却阻碍了人口的有序流动,导致了每年一度的蔚为壮观的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潮。如果当下中国取消了户籍等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落户的制度,春运还会成为难题么?我们还会畏惧雨雪天气在春运时期的威胁么?因此,有没有勇气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安家落户、融入当地的生活,就成为解决春运问题的核心。
2008年南国这场大雪引发的灾难,政府面对暴雪应急体系失灵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拷问的是隐藏在春运背后的户籍制度。引发春运的户籍制度一日不消失,那么这样的春运危机还会重现。因此,政府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如很多评论者所说的向北欧、日本等国家的面对暴风雪的应急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向那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学习他们如何实现城乡一元。这恐怕是当下这场大雪留给我们的最大难题。作者:傅礼思
湖南:30万人被大雪围困武汉:小白菜每斤3.5元
贵州:18个县曾完全停电安徽:积雪最深50厘米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省区328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2.3亿元。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湖南1月12日以来,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达10余天的雨雪、低温天气,1359.5万人次受灾,被大雪围困30.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1.1万间,死亡大牲畜3.3万头。
湖北1月11日以来,湖北先后发生2次大到暴雪过程。持续雨雪低温天气使全省810万人受灾;转移群众7.64万人。大雪一下,武汉农产品市场一片“涨”声:一市民介绍说:“月初每斤小白菜的价格只有1元多,到本周二涨到每斤3.5元。”
贵州全省500千伏“日”字形环网被完全破坏,全省最多时有18个县完全停电。贵州省24日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12日以来,贵州省滞留在各条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一度多达10余万人。
安徽全省已有16个市发生雪灾,受灾人口340多万人,倒塌房屋5144间。沿淮淮北积雪厚度10厘米以上,大别山区25厘米以上,岳西、霍山部分乡镇最深达50厘米。
新京报供稿
南方雪灾影响扩大乘南下车要有延时心理准备
由于南方雪灾对铁路京广线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石家庄站的影响也随之增大。昨天,车站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入运输组织工作,确保当日发送3.2万人的运输秩序良好。公路客运方面,客运总站昨天新增了一趟石家庄到福州的班车。
26趟列车晚点
由于南方部分省份的降雪量和降雪面积的增加,造成由南方开来途经石家庄站的L44次、T14次、T254次、T124次、K600次、T202次、K472次、T146次、T62次、T88次、T6次、T168次、1218次、1956次、K186次、T236次、K234次17趟列车晚点;由于车底返回晚点、列车技术作业等原因,造成途经石家庄站南下的K21次、T145次、T13次、K267次、T253次、K471次、K185次、T123次、K233次9趟列车晚点。由于T90次不能及时返回,当日继续造成由石家庄始发往广州的T89次列车临时停运。
截至发稿时止,该站晚点及停运列车影响旅客近3000人。针对晚点列车、影响人数的增加。车站加强了对候车室晚点旅客的疏导、解释,引导旅客退票选择中转换乘或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售票车间组织人员到候车大厅总服务台、晚点车旅客候车区等处为旅客办理中转签字及退票手续。
由于列车晚点,旅客不能远离候车区域,车站组织人力为旅客送水,并增加包子、盒饭等快餐的供应。截至发稿时止,受影响的近3000名旅客没有一人滞留车站,除1000名旅客选择退票外,其他旅客通过中转换乘、等候登乘晚点车等方式踏上了旅途。
昨天14时58分,由上海开往石家庄的K234次列车晚点8个多小时抵达车站。车站方面早已做好准备,使K233次在K234次到达后仅37分钟就开出,受到广大旅客一致好评。
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来看,预计未来几日,南方雪灾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为此,石家庄火车站提醒广大旅客,由于受雪灾影响,列车运行随时可能发生晚点、停运等情况,乘客出行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列车可能会因为雪灾影响延长运行时间。
客运总站新增福州班车
受南方暴雪影响,昨天客运总站发往合肥方向的班车停运,南京的班车勉强发了出去,杭州的班车停运,另外,浙江省方向的班车大面积晚点,请旅客留意。
记者昨天从客运总站了解到,该站于昨天新增了一趟石家庄到福州的班车,发车时间为每天的13:30分。
记者孙超通讯员吴可新
南方罕见大雪灾"忙坏"保险商报损金额不断攀升
“灾害发生后,太平洋产险95500客户服务电话就一刻也没停过。”昨日,太平洋产险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月中旬以来,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贵州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停电停水、通信中断、交通事故频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也考验着整个保险业的应急机制和理赔流程。
报损金额不断攀升
“刚接到一起报损,上海嘉定区一家工厂的仓库倒塌,这是目前损失最大的案子。”昨日下午5点30分,记者拨通了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环民的电话。他告诉记者,此次雪灾对上海郊县农户影响较大,造成一些蔬菜大棚的倒塌、破损,具体损失数据可能要到1月31日才能统计完成。
此前,中国平安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平安人寿重庆、湖南等13家分公司接报案件18752件,已结案件14416件,已给付理赔金达52767848.09元。对此,保险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雪灾报损案件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报损金额也会继续累积。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财产部总经理肖军说,本周一起,公司陆续接到了客户报损电话,主要集中在企业财产损失方面的报案。他分析认为,此次极端天气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实属罕见,在前期预防、准备上有些滞后和措手不及;一些工厂仓库的钢结构设计不适应雨雪天气,是导致此次灾害发生后出险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记者从太平洋产险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公司共接到车险报案9765起,报案金额2386万元,非车险报案1220起,报案金额6609万元。其中,湖北省车险报案已超过2000起,报损金额达到580万元。
保险公司忙而不乱
“当然,对于可能出现的大笔赔偿,保险公司完全有能力支付,不会对公司的稳定运营造成影响。”太平洋产险有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在发生特大雨雪灾害以后,各家保险公司都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大灾预案,对灾害性天气中的财产险、车险、人身险理赔和客户服务作充分准备。
以平安产险为例,该公司预先发布“致客户的一封信”,提醒客户冬季车辆保养及行车注意事项,防范于未然;95511、95512电话中心对预计可能出现大面积事故的地区及时作出人力调整,确保报案电话的接通率。财产险理赔部门制定了大灾期间案件理赔单证简化规则,明确各分支机构的工作承接计划和梯队人员,对查勘工作进行了有力部署。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灾情严重的湖北地区,平安车险调度人员连续3个通宵调度全省查勘定损资源,有力保障了平安车险理赔时效。在持续出现低温雪凝天气的贵州地区,平安产险开通南方电网绿色理赔通道,全力协助配合贵州电网做好出险报案和查勘定损,同时,分公司出动所有行政用车作为查勘备用车辆,保证案件查勘及时到位。
太平洋产险各级机构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总公司及时调整理赔流程,要求各分支机构对事故责任明确、损失金额不大的小案实行快速理赔,在事故现场定损,立即付款;及时编写了《雪灾应急指南》,为各级分支机构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技术帮助,并要求分公司转发当地客户,协助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公司还建立了灾情每日报送制度,密切监控灾情进展,并加强与中央气象台的联系,强化后续雪灾趋势分析,第一时间将重大气象灾害预报告知各级机构、各类客户。
对此,保险业专家认为,各家保险公司在此次特大雪灾中的表现基本合格。不过,冰雪灾害天气还将维持一段时间,雨雪强度也可能进一步加大。保险商应继续做好预警通知和应急处理措施,保证各项理赔及时且快速落实。
民政部:南方雪灾情况特殊拟出动军用直升机救灾
中新网1月29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昨日表示,当前影响南方多省的雪灾是五十多年来中国救灾工作遇到的非常特殊的自然灾害,目前有关方面正计划动用军用直升飞机参与救援。
王振耀认为,这次灾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正值春运高峰,受影响旅客多,有的旅客已经滞留三天,道路不通使一些地处偏远的村庄受到严重影响。二是这次雪灾的复杂程度超过了98年的抗洪和一般性的自然灾害,因为它束缚了救灾的机动能力。
王振耀说,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和广西等地受灾较为严重,这次灾情持续时间长,受灾地区多在山区使救灾变得越发困难。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计划动用军用直升飞机参与救援,各省也都提升了救灾响应等级。国务院派出的工作组也将陆续赶赴各受灾省份指导救援。
今年南方各省雪灾冰灾怎么形成的原因
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杨先生说的:在入冬或者隆冬前期,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冷空气比较少,一个是强度比较弱,再一个次数比较少。因为大家知道要下雪或者下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就是暖湿气流(空气要有相当的湿度,要有水分,温度比较高),这个气流就来自于南方,来自于热带地区;再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有冷空气配合,冷空气来自于极地,来自于高寒地区。今年隆冬前期影响我们国家的冷空气相对来说明显偏弱,次数也不多,即使有暖湿气流的配合没有冷空气也不太容易下雪。所以在一月份之前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比较少,空气比较干燥,温度偏高。但是到了一月份大气环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环流的变化使我们国家冷空气的活动比较活跃,冷空气活跃以后再加上低纬度的暖湿气流也在逐渐加强,正好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所以这段时间一是冷空气比较强,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还有暖湿气流比较强盛,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相遇的比较巧,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低温天气,这是主要的原因。
还有,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亚洲高压形成的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造成的。可是如果单纯从亚洲高压以及冷锋南下的角度讲是不是有些片面了呢?如果那样的话,每年冬天都会在我国东部各地区出现低温、降雪。可是又如何解释今年如此罕见的大范围持续降雪的原因呢?
经过思考后,我认为这种天气的反常现象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拉尼娜现象造成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西太平洋水温偏高,水量蒸发加大,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加之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使得北方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我们知道,此时东亚地区正受到亚洲高压的影响。所以加强了源于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迅速南下的势力。冷空气过境后,气温骤降,向南经过秦岭以及大巴山等高大地形区的阻挡影响,长时间停留在这些地区。此外,西南从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不断增加湿度,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持续的地形雨(雪)。或许就造成了最近持续的低温、降雪的现象了吧。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由于低温雨雪灾害波及面扩大,四川等地灾情加重,当地纷纷加大救灾力度,群众生活得到初步安置。
四川雪灾持续加重
四川省民政厅截至30日12时的统计显示,在这次灾害中,全省有达州、广元、阿坝等18个市、州的8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730万人,因灾死亡1人。
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处长何晓明告诉记者,近期全省雨雪灾情呈现由北向南发展的趋势:川南的泸州、宜宾等地成为新的重灾区,其所辖古蔺、叙永、兴文等县灾情不断扩大、程度加重。
何晓明说,除了省级财政下拨的800万元救灾应急资金外,灾区各地也纷纷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发放各类救灾物资。灾情较重的宜宾市已下拨救灾资金200万元,向重灾的困难户发放棉被、棉衣1600多床(件)。(记者杨三军)
福建:道路结冰现象呈现扩大趋势
受持续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福建省内道路的结冰现象正呈扩大趋势。30日到31日,福建省南平市西部北部地区、三明市西部地区、龙岩市西北部地区和宁德市西北部地区有冻雨或雨夹雪,道路结冰。
南平市气象局报告说,福建北部武夷山分水关通往江西的公路,由于低温冻雨,路面出现结冰,过境车辆排成了上百米的长龙。
迪庆救灾工作受阻
30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大雪仍在继续,其交通状况还在进一步恶化,致使救灾工作举步维艰。
目前214线香格里拉至德钦段、香格里拉至四川乡城段等几条公路交通主干线因积雪较深、降雪仍在持续而中断,香格里拉至维西暂时开通了单行线,但仅有小车可以通过,并且各条道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路基毁坏、塌方、冰冻等情况,另外迪庆藏族自治州内的乡村公路基本中断,只有214线香格里拉至松园桥的公路能够勉强通行。道路中断已致使救灾物资无法及时送达灾民手中。(记者王江关桂峰)
贵州:恶劣天气持续
贵州省气象台30日预报说,1月30日夜间到2月1日白天,贵州省的南部边缘和北部赤水阴天有小雨,省内其余地区阴有冻雨或雨夹雪,省的西部地区有雾,2月1日夜间到2日白天,全省各地阴天有冻雨或雨夹雪,省的东部地区有小到中雪,局地有大雪。(记者周芙蓉)
雨雪冰冻天气袭击重庆
近来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连续袭击重庆部分区县,重庆市各级公安机关的民警全力投入抗灾一线,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月27日晨,极端天气导致渝(重庆)宜(宜昌)高速公路全线封闭。重庆梁平县大量车辆拥堵在城区,交通陷入瘫痪状态,全县停发客运线路35条、客运班次430班,境内500余辆客货运车辆、10000余人受阻。截至目前,民警已成功疏散滞留过境车辆数千台次,安全转移和护送人员近万人,救助危难群众4人。
海拔较高的仙女山派出所民警冒着风雪疏导交通,由于车辆堵塞,警车无法前进,就步行到堵塞的车辆中间,耐心向乘客解释,踩着泥泞给司机和乘客送去豆奶粉、八宝粥、矿泉水。(新华网记者黄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