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是家庭价值的真谛——《家事如天》系列之十


生活中我们常把心中最向往的环境比喻为“家”,例如为了强化归属感,海外游子把自己的祖国比喻为家,聊表赤子思乡之心;员工把自己供职的企业想象成家,爱岗敬业;乘务员把车厢命名为“列车之家”,让各路旅客感受到旅途的温暖。可见,在词汇异常丰富的中文世界,“家”这个词所代表的的确是一种极致,是最可依恋的理想境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价值的真谛就是——无忧无虑的依靠。

“家”首先是个物质的概念,一个完整家庭的构成,除了几位基本的家庭成员之外,还要具备一处房子,房子里还要有各种家用电器、各种生活设施和用品,各位家庭成员要在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吃饭、睡觉、生儿育女、休闲、娱乐,享受家庭设施所能提供的各种生活功能。由于天天都在这同一的环境中生活,人们就会熟悉、适应这个环境,以致产生某种依恋情结。一旦因为出差等原因,暂时离开了家的环境,身体就会产生某种不适应,以致发生睡眠不好、吃饭不香、心理不踏实的不适感觉,晚上总要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说是向家人报个平安,其实也有弥补离家的失落情感的含义在其中。

“家”当然也是个精神的概念,家人是家庭最基本的单元,家人之间除了血缘因素的天然因缘之外,彼此之间感情上的相爱、惦念、牵挂、关心,是任何其他人际关系所难以比拟的。一个正常、健全、完整、和谐的家庭,家人之间的相濡以沫、朝夕相处,彼此所构成的相互信任、心灵相通、荣辱与共、血肉相连的亲情,可以抵御任何由于贫穷、疾病、苦难等天灾人祸的袭击,这是一块没有利益纷争、相互倾轧、尔虞我诈的灵魂净土。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也因此将“亲如家人”列为自己企业营造良好员工关系氛围的理想境界。

由于家庭具有如此的物质与精神的两重性,每个人又都各自归属于若干个家庭。以一个中年人为例,夫妻双方既同时为两个家庭的儿女,又同为自己小家的家长,以及可能或即将成为儿女结婚成家后的“泰山至尊”。如果我们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又具有不错的职业收入做经济基础,我们每个人就可以使若干个家庭(至少五个吧),成为所有家庭成员的“温馨港湾”,成为最靠得住、可以放心依赖的稳固“大后方”。反之,如果因为某个家庭成员的气儿不顺,总是去个“搅局儿”的主儿,那个危害就“相当地”严重了。因为负面的情绪如同瘟疫,是可以相互传染的,轻者可让十几名家庭成员不得消停,为之担惊受怕、坐卧不安;重者甚至能通过这十几位家人,连带得各自所在的十几个集体也受到不良的影响。本系列之所以用“家事如天”来做文章,其寓意就在这里呀。

因此,我们倡导这样的理念:每个中国人都要爱国吧,但爱国的题目又太大了些,似乎还多少有点抽象,那我们每个人就从爱护、珍惜自己的家庭做起吧。就是要从那些细微的小事做起,多想象家人的辛苦,力所能及地多分担些家务;多了解一些家人的工作或学习情况,不一定能帮上多少忙,了解的本身就是一种关爱,当然了解了自然就有可能帮上点忙的,哪怕是间接的;多为家人做点有意义的事,比如从自己做起,倡导家人都能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因人而异地推荐一些生活习惯或运动方式;尊重家人的个人爱好,比如为了积极迎合这种爱好,自己也可考虑加入到这个爱好者的行列,并能为提升这种爱好做些促进。当然最经常、最常规、最能够体现温暖和亲情的,都是那些没有刻意安排、不必精心设计和准备的规定动作啦,像家人有病时的体贴入微、悉心照料;家人因忙于工作而疏于照顾自己时,你为之奉上的精致早餐;看到家人的体检报告中有需要补充钙质及维生素时,你每天按时端来的牛奶、新鲜果蔬汁等所表露出的自然温情和体贴。

经过诸如此类的精心呵护,家庭之花一定会盛开绽放,每一个家庭成员对家庭的归属感势必更加强烈,为营造家庭的和谐环境做奉献的自觉性自然也就会与日俱增。如果我们中国的亿万个家庭都能够和谐共生,都能够彼此相亲相爱,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有了切实的保证。因此家事虽小,却是个涉及全社会和谐的生态工程,这个与自然生态环境同等重要的社会生态工程,其每个细胞的健康与良性的分量,不是和天一样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