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用点时间把自己对中国南车601766的观察分析整理一下。
一、技术面
1、上市日运气不好。8月18日,中国南车上市,尽管开盘价格比全部机构预测的上市价都高出很多,但是,大盘却暴跌5%以上。我们现在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当天大盘不是暴跌,中国南车的收盘价会是多少?
2、比大盘提前2个月触底反弹。中国南车触底(3.05元)是在8月27日。上证指数触底的时间则是2个月之后的10月28日。在这2个月的时间里大盘一路下滑,而中国南车的最低位3.20元比底部反而抬升了5%。
3、解禁日主力齐送空方笑脸离场。11月18日,网下配售股解禁日,主力机构以巨量换手接过空方筹码。在已经连拉涨停的背景下,在大盘暴跌6%以上的环境下,中国南车反而高收4%以上。
小结:第一,相比大盘和其他大盘蓝筹而言,中国南车的底部比较确定;第二,中国南车的主力机构实力非同一般;第三,高位大比例换手大大缩短了中国南车的洗盘时间。
二、基本面
1、竞争对手将很快被甩掉。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北车集团。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集团一分为二,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同时诞生。8年之后南车A、H股上市。靓女先嫁,南车的上市,一方面证明了南车的经营整体状况比对手北车好很多,这是铁道部、证监会的旁证,不需要机构与投资者挖空心思去分析鉴别。观察其前面的步调,很容易判断其后头的走势,想必南车北车的巨大差距便就此被拉开了。有了A、H这两大资本动力的牵引,中国南车前进的速度将更快呀。
2、中国铁路装备产业的“长子”。在中国南车的头上,挂着一大排威猛的桂冠:“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地”“全球技术领先的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基地”“行业领先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研发制造基地”“国内高档客车研制的领先企业”“全球领先的铁路货车研制基地”“中国最大城轨地铁车辆制造商”……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家政策的优先方向。铁路客运专线、城际轻轨、城市地铁等运输系统都是国家鼓励和大力支持的。中国南车是铁路运输机车与车辆生产的最大主力。
(1)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在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与房地产业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高的国家,离开了大规模的高效公共运输系统,其后续发展空间是难以突破的。
(2)解决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基本工具。比如说,没有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这样的运输系统,很难想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解决我国三大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悬殊问题。
(3)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汽车运输)更节省土地和能源等资源。特别是在电动汽车技术还不太成熟的今天,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可以更多利用电力,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严重缺乏的能源结构背景下铁路运输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另外,铁路运输更环保。
4、高铁建设将成为迎战经济危机的主战车。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际,国家选择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提振内需的主要政策手段,这一次将轮到高速铁路了。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提振内需要,连最保守的德国也开始行动了。实行“罗斯福新政”,主要就是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铁路建设与设备的更新换代将是今后若干年的主要市场机会。考虑到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在全球的比较优势,中国南车将是全球迎战金融危机的受益者。
5、中国幅员辽阔,将为铁路设备制造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有效的市场环境。近几年,建筑机械(如徐工、三一重工等)、船舶工业(如中国船舶、广船国际等)的快速发展,都与中国本国市场的需求极大相关,这就是“母亲市场”的最大价值。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发展长距离运输的轨道交通。加上铁道部的保护,铁路设备制造的进入壁垒更高,现在的南车与北车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
6、无大小非减持之忧。中国南车的第一次大小非减持时间是2011年的8月,距离现在还有二三年的时间。对于主力机构而言,正好做一波像模像样的大行情。
7、成本问题基本解决了。由于国际商品期货在两三年之内将会在低位盘整,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跌,铁路装备的主要原材料铝材、钢材、塑料价格将维持低位运行。
8、亲身体验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在京津城际轨道线上乘坐过动车组的人,谁能忘掉那种美好的记忆?随着动车组在全国各大铁路客运专线上的不断投放,将会有多少股民走进中国南车呀?
三、故事面
炒股要讲“故事面”。
一个龙头股的快速成长,往往是与其动听的故事连在一起的。故事有多长,炒作之路有多长。
中国南车可以讲述的故事很多很多:
1、关于铁路线路建成投产的故事:不断有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不断有城市地铁线路建成投产,开通一条线就是一次大涨机会。
2、关于铁路装备出口的故事:每一个出口大单的到来,也都是蛮好的故事。随着中国政府在非洲、拉丁美洲的政治扩张越来越强,中国南车在中亚、非洲、拉丁美洲地区,出口越来越多。
3、关于铁路系统改革的故事:中国的垄断行业还有多少没有进入改革?铁路是仅剩的几家之一。铁路改革涉及的领域很多,如铁路运价市场化、铁路企业与铁道部分离、路网与运输企业分离……
四、风险面
还没考虑好……
附:《铁路装备制造业迎来最佳发展期》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08-06-06
近日,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中标结果出炉,总价约837亿元的京沪高铁土建工程由中铁十七局等6家公司中标。京沪高铁总投资高达2200亿元,其中基建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市场预测,除土建工程外,京沪高铁建设对工程机械设备的采购规模也将达300亿元。
除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外,今年全国还有多条铁路线相继开工建设。1月6日,厦深铁路(广东段)正式开工,这条线全长约502.4公里,建成后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预计投资总额为417亿元,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而作为我国快速铁路客运主干线之一的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目前已经进入铺轨阶段,建成后主要开行时速300公里以上的D字头列车。
专家分析,大规模铁路建设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为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铁路提供了商机。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铁路设备制造业正处于历史最佳发展时段。由于铁路行业将迎来10年的高强度建设期,有望带动铁路设备需求,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铁路设备需求国,并具有成为重要铁路设备制造国的可能。
按照中长期规划,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我国估计每年有1600亿上下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较2004年增长一倍左右。巨额投资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铁路工业产品需求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铁路工业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提高,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和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业等这些细分行业的销售规模,从2004年起出现明显上升。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张锦灿认为,铁路投资是未来五年基建投资最为突出的一块,相当于“八五”、“九五”和“十五”总和的1.3倍。如此规模不仅在中国铁路史上空前,在世界铁路史上也属罕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基础建设逐步进入大面积施工阶段。轨道设备、轨枕设备、道岔设备等施工养护设备需求将明显提升,预计我国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业销售收入每年将有44%的增幅。考虑到作为增长主力的机、客车国产化率仅为75%左右,预计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销售收入每年将有46%左右的增幅。“这么大的铁路投资规模,在吸引资本进入的同时,也给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一位业内人士说。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铁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取得重要成果。国内10多家机车车辆重点制造企业从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受益,实现了机车车辆制造水平的跨越,形成了我国铁路新的机车车辆制造产业群。奥运前夕将在京津高速上投入使用的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就是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这也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徐建华/文
我左看右看最后还是上了南车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