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芙蓉姐姐让房地产娱乐了一把


陈真诚:芙蓉姐姐让房地产娱乐了一把

/陈真诚

 

内容导读:透过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开骂的表面或可以看出,其实,两人的心态代表着当今房地产界的两种心态,两人的态度代表着当今房地产业内的两种态度,两人的言论代表着当今房地产舆论界的两种倾向…谁人要疯狂,不管他是不是“修女”,大家也许不必太在意,不妨也当成一场娱乐…

作者声明:本文仅系个人观点,不含任何其他动机,不构成任何对房地产市场或某人或某机构进行评判的依据,也不构成任何人或机构进行决策的依据。文中提及的相关人物,仅因事件本身涉及、相关引用文章中本已提及,不含任何他意,也欢迎批评指正…)

 

记得有部影视译制片名叫“修女也疯狂”,将具严肃元素的“修女”和具夸张元素的“疯狂”娱乐化地结合到了一起,可见编导的用心颇具娱乐精神。

做娱乐,不但需要讲究时间与话题选择,有时还得真费脑筋!如今,在娱乐界,流行做秀,流行炒作,否则艺人难出名,作品难热卖。娱乐界的炒作,要不是苦心制造对骂,要不自遍自导自演绯闻,什么多角恋呀,什么旧情复发呀,什么移情别恋呀,什么私心子呀,什么婚经外念呀,什么裸照呀,等等不一而尽。只是,在这些已算常规炒作之外,还有一种娱乐做秀,那就是通过网络和线下表现平台无厘头地强力自暴,以获得超强的被关注与传播,提高其知名度,成为红人。在娱乐界,芙蓉姐姐等当属于高人。

在娱乐界,谁都知道的是,每每年底年初,每每节庆假期,往往是娱乐人的黄金时间,是娱乐界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娱乐人跑场走穴做秀炒作的年度巅峰季节。

不知道是不是也受金融危机、房价下降的影响,2008年的娱乐界,仿佛也冷清了许多。听说今年一些电视台的选秀项目亏得厉害,至少获得的油水没有以前那样多了。于是,一些做娱乐的人士在转行了。当然,不知道是否也有些房地产人士会转行做娱乐。

前不久,我应一上海朋友之邀去了趟哈尔滨,朋友让我去看一块土地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地产产品,并邀请我加盟。这朋友是我几年前因一娱乐项目而认识的,他原来一直在做娱乐。

除了有一些操娱乐业人士转行外,就是一些娱乐圈里人的状况,很能反映目前娱乐界的现实生态。譬如,在2008年,芙蓉姐姐好象暴光得并不太多,炒作也少了许多。

原以为芙蓉姐姐可能就如此安静地走完2008年了,原以为关于芙蓉姐姐不会在2008年再被炒作了,可就在年底的尖上,芙蓉姐姐在网络上还是被搬了出来,而且是被房地产界的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托着暴光,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看来,芙蓉姐姐还是不想让大家安生地走过2008走入2009!看来,芙蓉姐姐着实是做秀的高手,炒作的行家,而且能力很强,出手当很阔绰。否则,怎能在这节骨眼上能搬动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他们两人,一个是房地产职业传媒经营人士,一个是房地产舆论人士。芙蓉姐姐要同时搬动他们两人来做托做秀炒作,理当付费不少。这是娱乐界不想太多想象的规矩。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种可能性猜测。到底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是不是芙蓉姐姐请来托?我不知道。到底芙蓉姐姐是不是“赏”了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各有多少好处?我也不知道。不过,还有一种可能,也许芙蓉姐姐压根儿就没请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两人做托来做秀炒作,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也没从芙蓉姐姐那拿到好处,那就是芙蓉姐姐大赚了眼球。既然免费得到了年终的一场做秀炒作,按理说芙蓉姐姐知道之后应当去感谢感谢,否则也太不给情面也太不懂事更现抠门了点…当然,我还得强调一句,对于这些,仅仅只是个人猜测,或许这个猜测也还带有一点娱乐精神,或当真不得的。

如果真的是芙蓉姐姐压根儿就没请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两人做托来做秀炒作,那就搞不懂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的作为动机、目的了。为何要在这年终时节开骂起来,且高举芙蓉姐姐这面旗帜,如此渲染娱乐元素,如此富有娱乐精神。说是吃饱了撑的?我没这个这样骂别人的习惯,说是想利用芙蓉姐姐这个舆论元素来捞得眼球提升知名度?我没把握去下这个结论。难呀,难呀,实在难以评判!

或正因为难以评判,所以当有朋友看到蔡鸿岩先生的大作“牛刀像芙蓉姐姐把自己的丑当做美”后希望我“参与一下吧。年底了,我们也娱乐一把”时,我就当即回答说,“他们两或是各有道理,也可能各存目的,动机都非常明显。半斤对八两吧,彼此彼此。他们两我都认识,该说谁去?我干吗掺和进去抬轿子?”

说实在话,我真不想掺和到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的这场骂场中去的。因为,我发现,房地产在经过了此前的连续几年高热之后,2008年,市场已没有了往日的疯狂,但是房地产舆论界好象变得疯狂了起来,缺了点“修女”应有的内敛与矜持。一些房地产舆论人士,表现得更非常有动机性,或为了出名通过网络等媒体或活动平台知名度,或为了向开发商或向消费者示好,有的人狂在标题上做文章,甚至扯其他人进来,以提高关注度、炒作力,有的人不顾市场现实而狂发舆论,有的人不考虑未来市场结果的检验而狂做预测。着实难发现的是,那些舆论,那些预测,那些判断,其逻辑在哪,理由在哪,底气在哪,动机目的在哪?当然,本文作者陈真诚在此声明,这些指的是当前房地产舆论界的一种现象,是当前房地产业中存在的一种的现象,未必是指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况且,他们两人,都不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实际工作的,还不能完全代表完整房地产业,也都不是从事政府工作的,也不能代表完整的房地产舆论界。这是事实,并不想歪曲什么,也不需要影射什么。或正因为如此,有人在看到蔡鸿岩先生的大作后认为,牛刀的目的是出名,蔡鸿岩的目的是出名加向开发商示好,他们非常有动机性。我的回答是,“难说”!有人问我在舆论上将站在他们两人哪一边,我(本文作者陈真诚)的回答是,“两边都不站,只客观公正”!因为,我知道,他们两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尽管有些言论可能未必真实,有些情绪的表达显得有技巧。

既然说到这了,那就不免来学习下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的大作吧。

蔡鸿岩先生的大作“牛刀像芙蓉姐姐把自己的丑当做美”直言不讳地写道:“……颇有牛耕精神的此君(指牛刀——笔者注),以代表国务院和中央旨意精神的博客文章几乎日见更新。随便搜搜此君的博文,到处是‘大学毕业生应该享受住房保障’、‘我赌政府年内不会救市’、‘救市这两个字已经臭不可闻’、‘只有万科在降价股价就会涨’之类耸人听闻的标题文章。而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口气能放大多就放多大,内容能多空洞就多空洞。从其所有文章里可以看出,牛刀君一是定没学过经济,二是定没学习过政治,三是炒股票也没挣过钱,四是干房地产策划没接到过大活儿,社会、人文、伦理之类的名词、常识和知识可能也只在电影、电视里听过但绝没有过过脑子。整个一个文革时期的黄帅——小学般地无知,却有一腔革命热情……意想不到的是竟在这场秀里有幸一睹芙蓉姐姐和杨二令人啼笑皆非的风姿妖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啥场下这么多人的唏嘘的叽笑和议论声,芙蓉姐和杨二竟还是那样全身投入地、置身边专业模特俊男靓女鄙屑的眼神于不顾,依然摇晃着肥硕的腰枝来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素质过硬,还是他们根本不觉自己已是一个丑物,不登大雅之堂……”

对于蔡鸿岩先生的大作,牛刀先生则以“不与蔡鸿岩对骂”为标题展开了“不对骂”式的对骂而写道:“……我与蔡鸿岩只见过两面……说实话,我对他映像不深。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博客,标题我不记得了,大约是说北京房价五年之内将超过香港。我觉得他很无知,也很无良,是那种走狗式的专家,给一根骨头就摇尾巴,所以对他进行了反驳。但我没有骂他……我现在仍然不想骂他。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底气不足,写了博客却不敢开评论;二是我当大报主编的时候,他还穿着开裆裤,和晚辈对骂,有失尊严。所以,我将他的博文原文不动,照录如此,欢迎网友拍砖”。然后牛刀先生在“后记”中写道:“说实话,我不知道蔡鸿岩骂我的动机是什么?打电话给北京的朋友,说是蔡鸿岩的《楼市》经营不好,负债累累,广告量大幅下滑,因而认为我的言论和观点对市场有负面影响。是不是如此,我没有确认……”。

坦白地说,对他们两人的一些行文措辞,对一些可能存在的个人人身攻击或影射,我真的不赞成其做法,我认为至少是不妥当的。两人彼此之间有什么观点不同,或利益分歧,可以直接说出来,也可以争论,但实在大可不必如此开骂。当然,也许是我不懂得个中奥妙,不懂得象娱乐界那样利用对骂来获得网络点击量,获得舆论关注度,获得知名度。也许是我不懂得,由于房地产市场已经异化变,由于房价趋势在继续下降,房地产也需要娱乐联姻,房地产舆论也需要娱乐精神。那只能怪我跟不上时代的前进步伐了。

或许,在这年关,他们可能真该歇歇了,否则抢了娱乐炒家的饭碗,抢了娱乐人士的风头,娱乐界可能也会不高兴了。虽然,尽管芙蓉姐姐因两人文章的点击率累积、两人及事件带来的关注度的叠加而大获做秀炒作之利了,但芙蓉姐姐也未必会给酬劳,如果不是她事先请来做托的话。

还是歇歇吧!有时有些事情真的很应验一句古训——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还是歇歇吧!这场对骂,最获炒作之益者,很可能就是芙蓉姐姐。若果芙蓉姐姐真的不给酬劳,那又何必呢?

真的又何必呢?不管你是为了出名也好,或是为了向开发商示好也好,也或是为了向消费者也好,更或有更多的其他目的、动机也好,你有权利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操作,但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个人人身攻击,或文章仅停留在其上,也没必要使用那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影射或揭短,虽然彼此都有喜欢不喜欢对方的自由和权利。

透过蔡鸿岩先生和牛刀先生开骂的表面或可以看出,其实,两人的心态代表着当今房地产界的两种心态,两人的态度代表着当今房地产业内的两种态度,两人的言论代表着当今房地产舆论界的两种倾向。他们舆论观点的对立及其行为表现,各自代表不同的主观意志与愿望,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或利益取向,代表不同的对房地产走势、房价走势的判断、预期,并可能是希望通过不同的预期表达、舆论来影响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的预期和心态,从而影响房地产政策取向和消费者的行为。但事实将是,在目前房地产实际情势下,谁也无法抹杀房地产市场的现实情况,无法改变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未来结果,但多种可能深度影响市场的因素都存在,而且房地产舆论已经近乎混乱,因此,谁想要利用舆论把对方一派打倒,几乎不可能。

其实,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是明摆着在这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房价下降走势是明摆着摆在这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严重供过于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实实在在的,政府为刺激消费稳定市场而不断出台政策也是实实在在的。无疑的是,在2009年,乃至可能是未来更长时间内,房地产无疑将继续深度调整,庞大的市场存量和未来增量需要消化,消费者还可能继续观望,房价还将继续下降。“国十三条”等政策显示,政府支持乃至要求开发商积极应对市场,调整房价以合理价格促进销售,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房地产销售,也可能强化消费者关于房价下降的预期。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及衍生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因自身周期等原因而面临增速下降、结构调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房地产调整可能进一步深化,难如一些舆论所称的那样快速实现V型反弹。不过,也要看到的是,政府正努力维持房地产的稳定,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也可能使得房地产在房价下降通道中成交回升,延缓房价下降的速度,降低出现房价非正常下降的可能性,但可能拉长房地产调整的周期。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对于房地产界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政府该考虑如何想办法来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促进消费,通过政策的刺激和一些手持高价楼盘的开发商合理降价等来促进房地产销售,加速过剩产品的消化,开发商该考虑如何应对市场之变,加快楼盘销售,获得资金回笼,度过市场难关,或找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房地产舆论人士该考虑如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正确的分析,为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而不仅仅是利用市场调整之际制造舆论以获得个人知名度的提高或影响力的扩大。要知道的是,房地产的大势,房价的走势,难因哪一个人的观点、作为或某一舆论、文章而改变!

或许房地产舆论人士更应该明白的是,在今天这个舆论混乱、众生浮躁的时候,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整和房地产舆论表现下来,房地产市场的现实表现,舆论本身的表达方法及公众对舆论的评判,很可能将使得现在的舆论人士在将来被分化成“舆论炒客”和“专家”这两个阶层,将现在泛滥的“专家”分化成“写手”和真正“专家”两类人群。将来到底被分化成哪一类?则主要就看你的文章或其他舆论的内容质量如何,有没有分析论证,分析有没有道理,研究是否专业,预测的结果是否准确,方法是否可取等等。在房地产领域,一些“专家”,将来也许做不了“专家”了,尽管一些人目前被媒体称之为“专家”,尽管一些人挂着“教授”或“研究员”的招牌。因为,一些人此前的观点、预测、判断等,将来很可能会被人翻出来对照检验。未来的市场表现,无法被人所忽悠的。

当然,如果有些人想继续忽悠,有些人想继续利用房地产舆论进行做秀炒作,那就让他去忽悠、做秀炒作吧!

谁人要疯狂,不管他是不是“修女”,大家也许不必太在意,不妨也当成一场娱乐!

推荐阅读:

陈真诚:政府或可主动引导全民降薪

陈真诚:回应挨骂坚持建议政府全民降薪

 (营销策略与投资顾问工作联系作者陈真诚:QQ:70479688,请注明具体事宜;手机/13808420007,不回打“未接电话”;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0731-44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