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萧条时期十大时尚
文/曹喜蛙
眼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来的全球经济萧条已经成了当下的当下的现实,尽管还有人在不断危言耸听的预言“经济危机还没有到最萧条”时,但说实话这些人基本上是没事找事、有事怕事的一帮吃饱了撑的无聊人士,不足为伍,对这些人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既然经济萧条不可避免,那就多考虑如何面对就是了,面对这样的年代考虑的事情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给政府和家庭添麻烦,做好自救;另一个就是在可能的条件下考虑考虑如何帮助更多的困难的人,尤其那些首富阶层、中产阶层不要也跟大众一样瞎喊困难,该花的钱千万不能少花,多花一分钱也是对市场的一分贡献。
无论如何,有品位的人在这样的经济萧条时期也不能随便就把品位丢了,我知道当年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在上世纪30-40年代昆明的时候,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下还张罗个“太太的客厅”,尽管招来不少风言风语,但毕竟还守望着民国第一才女的品位。还有,他们从长沙赶往昆明的道上,在当年湖南晃县小城(今新晃县)林徽因高烧40度,但每个旅社都客满了,正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梁思成听见有人拉小提琴,于是顺着琴声,梁思成过去搭讪,结果拉琴的人是梁的老乡,于是跟他们匀出一间客房,这也是有品位的人解决难题的独特方法,可见有品位并不是什么坏事。事实上,恰恰在那个年代林徽因的品位成了大家的一面旗帜和憧憬。
当然,经济萧条时期的时尚生活显然与经济繁荣时代的时尚是不一样的,比如吃的可以差点、穿的可以差点,甚至班都可以不上,但品质还是要坚持和守候的,更不能随波逐流。所以,下面提几条经济萧条年代的时尚生活建议,以供各位参考:
一、分享美食的时尚:越是经济萧条,越要学会分享,那些以前吃了无数遍的美食以前可能怎么吃都吃不出滋味的东西,现在味道应该全变了,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不要独享,一定要让大家品尝下。
二、老款服装的时尚:毕竟是经济萧条,多翻翻衣柜,找找以前狂购时的老款品牌服装,也许当时是因为不时髦了,也许是当时发福穿不了,但现在不一般了,当此年代越是老款的品牌服装越是时尚,那简直是奢侈或古董了。
三、聚会起哄的时尚:以前经济繁荣时大家都很忙,亲戚、同学、战友、老同事,甚至少年时代的好伙伴都离多聚少,甚至以前的崇拜偶像,现在大家有时间了,人肉搜索下,这年月没有找不到的人,找到了不妨走动走动,找个借口大家起哄起哄,尤其经济萧条时的起哄成本很低,原先唯一高的时间成本现在最低了。
四、徒步远足的时尚:以前其实也想过徒步远足,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没有业余时间,很多地方都没敢去,即使去了也是匆匆一看,似乎说起那儿都去过,但都没什么深刻印象。这回好了,经济萧条了,不是失业就是放假,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时间,但有不少人不会利用,一定要心态放宽,学会享受经济萧条,不趁这会去徒步远足更待何时?经济萧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过去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五、无门票游的时尚:旅游在任何年代都是很时尚的,不过经济萧条的年代去无门票的风景地去旅游是最时尚的了,不但省钱,还不受什么导游、线路、时间的限制,带上干粮你可以在美景里逍遥几天,如果有数码相机的话你就使劲的拍吧,拍了后仔细挑选,不好的立刻删除,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六、参观博物馆的时尚:其实博物馆有很多值得我们留恋的历史文物,以往没时间去研究,现在有时间去溜达溜达,最好能写点感受和体验,没准会有什么学术发现,尤其现在的博物馆都免门票了。
七、骑单车旅行的时尚:与徒步相比,骑单车旅行还是最有意思的,记得以前很多年轻人从北京骑车去五台山,其实很多地方骑单车去的体验都要比驾车有意思。
八、读经典图书的时尚:现在是网络时代,大家上网的时间比阅读的时间少多了,趁失业和放假多找找经典图书读读,即使没有钱去买,那就找朋友借,或者找电子图书下载。说实话,即使上100年网也比不上阅读一本经典图书有意思,所以网可以少上点。你仔细想想,有多少经典图书没有读过,或者好久没有接受过经典图书的滋润了?经典图书是常读常新。
九、文学艺术创作的时尚: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文学艺术的梦想,趁现在有时间写写书法、画画、弹琴、写歌、写小说、写诗,苦难出诗人,很多文学艺术大家都与苦难分不开关系,经济萧条应该算个苦难吧,吃糠咽菜是能有杰作产生的。
十、学习传统技艺的时尚:有好多传统的工艺技术都要失传了,经济繁荣的时候大家都以发展为首要目的,所以忽略了很多传统工艺技术的妙处,正好趁此机会找个师傅学学,没准等经济复苏的时候你的独门技术会发挥大用处的。
总之,经济萧条是一种社会的归零,这个时候不要有什么想不开,不要以为自己混的不如人,更不要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前途,一般不要没事一个人像思想家那样憋着思想,憋出神经病还没钱治呢,经济萧条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用不了多久就能复苏。摆正心态,万事从长而计,或者借机积蓄能量,或者借机释放能量,活着、盼着、伺机而动,一切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