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场革命但不折腾的寓意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不折腾的寓意

李华新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12月18日新华网)

    在人们庆祝改革 开发30年代时候,人们都对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全方面的报道,但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是以往没有过多,这主要是表现在在给予高度评价之后, 把它上升为是“一场革命”,以前没这么概括过。把它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列,表示这是横跨近100年的三场革命。这对改革开放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讲话结尾出现三个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但是对 “不折腾”可以有一种很宽泛地理解,改革开放前的政治运动肯定算是一种折腾,现在否定改革的思潮和其他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的思潮,可能也是。它既有历史的针对性,也有现实的针对性。因此当我们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进行梳理时,并非是没有其他的思潮涌动,但是其中的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道路要一直继续走下去,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本身的变革就是一种变革,但是这种变革既然是要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革命,也是一种“折腾”,只是现在我们对于已经取得的改革的成就,已经普遍看好的改革形势,是不能用负面的方式进行折腾的。这也是笔者在听报告的时候,感到有些振聋发聩之声的地方,既然我们改革开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对于思想领域深处的革命,似乎并没有因为改革带来的变化而使得思想依然有一点疑虑存在。因为,在对第三那次思想解放运动提出来之后,人们就存在现在再提思想解放,是不是不需要了,而实际上现在的改革人们对未来中国的期待,是对政治体制的改革,因为这一步走不下去,走不好,仅仅是说从经济的角度来对改革进行全面理解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也是不全面的,这需要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勇气和政治智慧。

   因为改革的最基本的目的,不是继续让官员的寻租能力继续保持,也不是继续在等级分配制度上保有更大的差距,因为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是历史的一种现象的时候,我们如何透过改革在摸着石头过河之后,能够比较精准的出手和出手的力度是最大和最有效的,使得中国政治和中国经济的设计者,需要用高度的智慧来进行筹划,因此利用现在总结改革开放30 年代一次系统的整理、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如何使得民生问题不再是一个政治图解的符号,而是一个执政党的工作的根本宗旨,以及对于一个领导中国人民继续沿着改革开放道路继续前进的政党继续保持先进性,以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以及对于那些对改革说三道四的舆论进行有效的摒弃,有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说话,用改革的成就,用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话,这必要的和必须的,但是有一点尤其需要引起人们高度关切,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如何继续走下去的问题。而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对于中国来说,西方的民主政治,我们是不会效仿的,所谓的三权分立的办法,未必就是最好的一种社会制度,而且在这个时候总书记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就是说中国不会走西方三权分立模式,但是目标一定会达到。这反映我们通过30年改革开放,底气更足了,对认定的道路更加坚定不移。

   如果是以胡锦涛为中心的党中央能够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上有突破,这应该是具有为当代新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的一次最大的实践活动,因为改革的变化最大的还是经济发生的变化,而作为一个已经建国60年代国家,中央高层应该如何继续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最根本的问题已经在十七大进一步明确,那就是要继续四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不能动摇的。而民生问题已经不是一种执政者的政治姿态,而是你的一个最基本的执政理念,

基本制度还要坚持,局部仍需改善。而最大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让亿万民众共享改革的成果,这不是一种恩赐,更不是一种标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民生期盼,不然的话,为什么的问题还是会提出的。

   面向未来,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党心民心所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义无反顾。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