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学


道具学

/刘海铭

之所以关注道具学,皆因一朋友启发。朋友经营看似不大点的小生意。请一业务上的客户,我作陪,好几位厅处级以上干部也作陪。宴席罢,朋友送我回家,我好奇,发问,这些领导怎么这么容易请得动,朋友醉言醉语道,“兄弟,无他,皆我常年道具耳!”回家后,辗转反侧,反复琢磨“道具”二字,突然开悟,顿觉妙不可言,意蕴悠长,内涵饱满,大有学术研究价值,遂决议开创“道具学”。以济世,以普世,造福人类。

道具学应该是一门造诣颇深的学问,许多人因为不谙此道,深受其害,笔者就曾因此多吃亏。

道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演剧或摄制电影、电视剧时表演用的器物。这个解释很片面,很狭义。“道具”一词及其功能与价值,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生是个大舞台,道具是人生表演艺术中的一种表达用具,是人生历程中每一部剧场环境中的某种氛围的组合要素,在人际交往艺术中的功能及价值,远远超出其实物形态。

道具分为有生命的道具和无生命的道具,即活道具和死道具。死道具没活气,不想多说。只谈活道具,或兼谈活道具中的某种。活道具一般指人,当然宠物狗、宠物猪、宠物兔、宠物鸡之类的,也是宠物二奶,买办情人们露富摆阔、攀高结贵过程中不必少的。

之于人,活道具在现实中活化为捧场的、说情的、煽风的、点火的、添油的、加醋的,或其他。总之不是陪客,就是托儿。

陪吃的,陪喝的,陪穿的,陪住的,陪睡的,陪聊的,陪吹的,陪套取项目资金的,陪非法集资搭台圈钱的,陪实施阴谋诡计的……

看病有“医托儿”,求学有“学托儿”,上酒吧有“吧托儿”,就连吃饭都会遇上“饭托儿”,专门负责代办车辆检测或牌照手续的叫“车托儿”,踊跃排队买房制造楼市繁荣假象的叫“房托儿”,谈话节目现场安排的踊跃发言的叫“话托儿”,婚姻介绍所雇来专门与人约会相亲的叫“婚托儿”,提供真假印章证件发票的叫“票证托儿”,为好色贪官专门调教输送的情人小蜜叫“情托儿”,为受贿人和行贿人牵线搭桥的叫“腐败托儿”……

活道具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成为商业社会中正在兴起的一种新职业。职业化水准渐高,专业化程度日强,客观上为缓解日益繁重的就业压力做了不少贡献。

正如我那位朋友说的实在,其实这个社会,人人都能成为你的道具,关键看你会不会使用他。反过来思量,你随时可能成为他人的道具。笔者以为,普通人偶尔误当一回道具,无大碍,不可怕。怕就怕一些高官政要有意识的、有报酬的、自觉自愿地卷入奸商巨骗、圈钱敲诈者的非法勾当,捧场助兴,公演“大合唱”,不仅收取出场费,甚至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一些非法活动中去,与非法者一起“坐庄”、“操盘”,分肥济私,最终沦为这些人吆来呵去的“活道具”。如此“活道具”,欺骗公众,误导百姓,其行为是对公权力的严重透支,其后果是对公信力的深刻亵渎。不问责不足以平民愤,不查处不能够通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