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化的老板,需要的不是翅膀而是石头(12月15日)


传媒化的老板,需要的不是翅膀而是石头

 

关键词:创业  传媒化  最伟大的摇钱树  电影《大腕》  接地气

 

通常企业做的比较成功的人,都会在掘到第一桶金之后就不由自主地飘起来,着眼点从对专业、对细节、对行业、对特定客户的关注,转而将提升并传播形象、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核心目标。由此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倾向于出席诸如峰会与论坛之类的活动,那样可以在传播自身形象的同时招揽到更多的生意,自然是名正言顺。

但毕竟赶场般地参加会议,开始的时候还可以新鲜,但次数多了就会有疲于奔命的感觉,不仅自己的生意耽误了,而且充其量是在舞台上的演员,虽然有些可能性是可以成为明星的,但终究是受制于人的,感觉就会很不爽。因而又会有一部分人深入到活动内部,从活动的参与者变成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甚至投资者。自身的定位从实业化朝传媒化转变。毕竟传媒化不仅可以得到形象的提升,更可以通过这种努力整合到更多的资源,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人的价值不就是在于被别人承认嘛!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看到高档餐厅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利场,不管是明星大腕还是企业家、资本家还是专家学者、甚至退休的与在任的官员都到顶尖的餐厅去享受美味大餐。并稍微做些成本与标价的对比就可以感觉到其中的高利润。联想到那比做自己的老本行利润率丰厚多了,就难免动了改行的心。

从看到猪跑转变成为猪倌,企业家自己的身份也从在餐厅享受美味大餐转变为餐厅老板甚至厨师。

虽然餐厅老板与厨师、甚至猪倌都有自己的尊严与成就,但本人却认为,这种转型对略微有些成就的人而言,隔行就会感觉吃力。结果就不仅是对以往成功的否定,而且由于自己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勉强做到差强人意,也难免沦落到“赔本赚吆喝”的结果。

通常做如此转型的人,或者是曾经做过策划人,或者是从骨子里就有做策划人的憧憬。但从本人分析,以策划人的心态去做社会活动,通常都会走如下的四步。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苦苦寻觅大创意:

传媒化的成功者往往会把梦想放大,并让自己不断得膨胀。每个人都像电影《大腕》中所说的,去计算每张光盘从每个中国人身上赚一块钱的生意;即使自己不继续做下去了,都可以把投入的钱的数字“后面加个零”卖给下家,或者IPO,去忽悠股民的钱。假如IPO真的那么简单,怕证券市场早就进入高度恐慌的阶段了。

策划人一直在苦苦寻觅的就是大创意,任何一个大创意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

策划人通常都喜欢搭建一个巨大的平台,并认为那个平台的每个方面都是盈利点,由此就感觉自己是最伟大的摇钱树。至少会让自己感觉到成就感。

 

二、大创意遭遇现实的打击:

按说成功地挖掘到第一桶金的人,都曾经在某个时候是成熟而务实的。因此大创意的成就感消退之后,就是面对现实的时候,就是想赢怕输的意识在头脑中占据决定地位的时候。

在有大创意的时候兴奋、看什么都像有巨大的盈利点,但当梦想照进现实,就会抱怨自己的下属没有能力,但下属有能力支撑,又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大创意添加了翅膀。当梦想照进现实,当憧憬变得理性,甚至从过于乐观转而悲观到冰点以下,当遭遇行业与时间的局限以及现有团队的尴尬现状的时候,就会突然从梦中醒来。

每次从梦中醒来,都要感觉身上的冷汗凉飕飕的。

——似乎这就是想赢怕输的人的通病。

人就是这样,从开始有了一个大创意,然后就开始膨胀,但遭遇到现实的残酷无情之后,面对市场竞争、面对团队的不整齐、面对客户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一般地精明甚至希望白吃白喝、白拿白要,策划人的大创意相当多都是胎死腹中,或者大张旗鼓启动,却落得草草收场。因此,一旦策划人从理想跌落到现实,就会变得悲观,但不做又不甘心。

 

三、方案的完善与下属的决心使得野心重新澎湃:

既然不做不甘心,而且悲观到了冰点以下,作为活动的倡导者的老板就期待自己的团队证明自己是能够拿得起来,不是吃干饭的。

老板就希望从方案做起,先搞出更吸引人的方案,构想出更超值的回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对策划人而言,方案不好就会被抱怨无能,方案好了就会让其野心重新澎湃。

随着方案的优化,老板就又开始膨胀,膨胀到认为到处都可以是盈利点。这种膨胀让他们成为充满了气的气球,或者随风摇曳的风筝,没有任何根基——只想飞得更高。却不知道距离现实的地面越来越远。就像插上用蜡粘住的翅膀飞向天空的伊卡罗斯,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最终随着蜡融化掉,就难逃悲剧的结果。

在执行团队中是需要有人保持清醒,并提醒老板们道路有风险,前进须谨慎的。但似乎团队中的人大体上都不希望看到老板由于自己而恼怒、并泄气的。那只会让老板感觉自己无能。

 

四、希望越高,失望越大;身居高位则跌得重

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是需要“接地气”的。

他在圈子内的声望都是通过多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积累出来的,也是最可宝贵的东西。那需要脚踏实地的专业精神。一旦悬空就会优势尽失,而在这样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迷茫。

实干需要最多的是沉下去,需要的是执行力方面的细节与专业,需要考虑的目标受众越聚焦越好。平台的搭建者刚好相反,需要把执行力寄托在别人身上。

如果“别人”是业内的高手,就会在收益方面与后台老板形成利益上的博弈,甚至会沦落成为养虎成患的结局;而如果“别人”最终被证明是浪得虚名,就会耽误事的,更严重的后果是——后台老板的一世英名,都将消失怠尽。更是得不偿失。

因为凡是有所成就的企业家都会从对专业、对细节、对行业、对特定客户的关注,转而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关注的面广了,自然也就不很关注深度了,就如好不容易找到了油田富矿,却又不再专注于打井研发,挖掘更多的价值,却去做传播上的事情。擅长与不擅长权且不论,至少是会让外界感觉不专注,并转而变得不信任。

 

从实干的企业家到平台的搭建者,是层面的提升还是更虚了?这是很值得搞明白的问题。假如我们只把活动当成是聚会,大家开心地乐乐就可以了,不要对投资回报抱有太高的期望。

 

现实的机构中,每个人都希望老板不要报有太高的期望,却又很少有人想去做那枚可以捅破气球的针。

面对你的老板,如果你爱他,请在他想要飞翔并飘起来的时候,做坠住他的石头;但如何你恨他,请奉承他,并给他的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策划人很容易让思想自由飞翔,不需要翻跟头就可以飞出十万八千里。

骨子里已经传媒化的老板,需要的不是一双翅膀,而是需要一些石头,让他们能够活在现实中。

 

贾春宝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