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网络的“将信”到对现实的“将疑”
关键词:网络成瘾 现实 将信将疑 真实 热脸蹭冷屁股
根据《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界定有七项标准,其中一项量化的指标是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达到或超过6小时,而且这种症状达到或者超过3个月。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陶然介绍说,我国从1994年开始重视成瘾医学的研究和预防。除了网络成瘾,赌博成瘾、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是成瘾疾病。网络成瘾的患者数量最多,其中,玩游戏成瘾中以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人居多,很多患者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区分的程度。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中国已经有2.53亿网民,就是说这些人都是面对电脑生活的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把原本用来陪父母、伴妻儿、做工作、奔事业的时间,都耗在了网络上。虽然网络生活也并非全然没有意义与价值,比如搜索更快捷、得到信息更丰富、但毕竟是虚拟的成分居多。
2006年8月,本人曾经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网民在打发时间方面的“四大毒素”,而既然时间是用来挥霍掉了,就不会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甚至网络给人带来的伤害已经颠覆了现实生活的标准。
先说网络。
人们面对网络总是习惯于对道听途说的东西偏听偏信甚至以讹传讹。网络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与别有用心的人结合,总是会炮制出一些貌似真消息的假信息。而很多也确实是真消息,也或者是无聊的没有任何价值的花边新闻,或者是需要拆开层层包裹之后的“挠挠”。但似乎当人从现实生活转到面对网络的状态,就会陡然间变得很闲适,节奏变得舒缓了,语气变得柔和了,恐龙变成花花草草了。
就如在街上听到那些兜售明星花边新闻的人,总是姑且信之,买了报纸却发现那些花边新闻不过是空穴来风。在网络里面生活的人,更倾向于姑且认为所看到的消息都是真实的,是一种内幕消息的“将信”判断。在网络上,人们更倾向于甚至是自觉地就成为那些信息的传递者,即使那是小道谣言,善良的网民都会把其当成内幕消息一样地尽快传播——而且是免费的义务传播。很多时候仅仅是应对了自己的一种微妙的感受。
似乎隐身在网络的阴暗面,就可以任意相信别人说的是内幕消息,却没有去想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险恶用心。由于对神秘东西的好奇的角度,也会先去深挖八卦消息,然后通过自己的管道散播出去。
当某些人被伤害,才意识到自己在无意间做了一回帮凶。诸如不堪网络谣言压力而自杀的崔真实等人或者自杀未遂的人。即便面对社会舆论的谴责,都要满脸无辜、却暗自嘀咕“活该”!
那么当受伤害的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家人、朋友、同胞的切身利益,或者是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比如鼓吹藏独与国家分裂,比如吹毛求疵地去找茬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国外的投资机构打压所参股甚至收购的项目的价值问题,比如黄光裕被拘传等等。
在这种思维定势之下,我们似乎都是用热脸去面对网络,用积极的心态去解读网络中的一切。
我们还要表面上义愤填膺,而实际上却充当助纣为虐的角色吗?
庞大的网民基数、堪忧的上网心态、不断被利用的传播效果,始终以低龄化的人为讨好的核心人群,这些都导致网络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感性、思维深度越来越肤浅,同时理性与成熟的言论被放弃在角落里,核心网民是受网络毒害最严重的人群,他们缺乏自己成熟的基本判断,却把宝贵的时间用于无谓的浪费时间上。他们恰恰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这就是互联网带给中国的实际效果。
——那是相当不堪设想的未来!
再说现实问题。
由于本人长期从事企业投融资顾问性的工作,经常遇到原本成功似乎近在咫尺的项目流产的情况,由于中间环节太多,信息传递出现较大的误差,或者是彼此之间的出发点与利益需求的不对称,因而总是动辄怀疑其他人在算计自己,要把自己踢出局,因而就时刻防范自己在利益上受损,在精神上受打击。
前日闲暇之余,本人搜索到“北京骗子投资公司名单”之类的网页,着实吓了一跳。却原来圈子里有那么多靠欺骗来混饭吃的机构。虽然从积极与谅解的角度而言,那未必就是真正的欺骗,而是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那些公司都是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就是融资方的救星。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大名已经如此被拉在了黑名单上。但毕竟在市场上已经渐渐地落下了恶名。
这仅仅是投融资领域的事情,还有公关行业、广告行业、建设工程、贸易等等需要垫款运作的企业,哪个不是在被拖欠款的时候如履薄冰,哪怕利润稍微微薄一些也要争取先拿到相应的款项。
你所认定真实的东西有哪些是确实真实的呢——这就是信任问题?
不管网民在网络上多么地偏听偏信、甚至以讹传讹,我们回到现实中往往持怀疑态度。我们都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对所有事情似乎都不愿意相信是真实的。
那是有些基础的——就是似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行色匆匆、惜时如金的;似乎遭遇别人的欺骗就会导致自己蒙受难以估量的损失,为了避免损失,我们就把“信任的通道”关闭了。却不知在现实生活中,信任也是有价值的,甚至是具有相当高的回报率的投资。
因为你对别人信任,就会带来和睦,进而是人际交往变得很顺畅,一旦建立了可信度,你说的话以及你所相信的那几个人所说的话,就都可以当成真话去听了。因为信任所以每个人都要维护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至于是那种空口说白话,骗了一次就走。信任是在不断建立起来的。
古人讲“人无信不立”,没有信用的人何以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所以其实我们从骨子里都是需要信用的环境,却又担心自己被骗,或者是为了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放弃信用。假如我们相信缺乏信用是人的无奈选择,那么为什么要让自己处于无奈而痛苦中呢?在我看来,那不过是一种担心受到伤害的自我保护心理在作怪,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弱者面对强势力量的一种挣扎与抗争。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形成了姑且认为那是假的,是一种欺骗的“将疑”判断。在这种思维定势之下,目光是审视的,语气是怀疑的,行动是迟缓的,效率是低下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方是100%的真心来面对别人,都如用热脸蹭别人的冷屁股般的恶心。所以在受到“伤害”之后,也就同样拿自己的冷屁股去面对别人的冷屁股了。在这个时候,对方转身忽然发现面对自己的居然是别人的冷屁股,所以就再转身,再也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热脸了。
是谁的热脸蹭了谁的冷屁股?!
从网络的“将信”到现实生活的“将疑”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造成这种从冷屁股到热脸、再到冷屁股的转变的因素——问题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贾春宝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