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之三)
茅于轼
本文写于2003年
共产党的领导是大家承认的,但是领导不等于包办或者垄断.国家的大事也要让党内外人士发表意见,参加讨论,甚至参与其事.现在党的宣传部门企图垄断国家事务,任何独立的意见都很难发表.凡是讨论人权,选举,贪污腐化,司法独立,6.4.或者等的文章或新闻都被认为是危险性的,有些极具学术价值或有政策意义的好意见都得不到发表的机会,整个言路被窒息,非常不利于政治改革.从现实出发,作为第一步,应该让这一类积极的,友好的,建设性的意见有发表的机会.对那些不友好的,敌视的意见,暂时可以用老办法。将来只要是讲道理的、不是骂人、侮辱人的都可以发表。再将来就是有些牢骚、有些怨气,也得有个发泄的机会,比如把国家领导人画成漫画,但那是后话。不管是好意见坏意见统统不让发表,垄断一切讨论,这怎么能算民主社会?今年年初胡锦涛主席曾经建议宣传部门少报导领导人,多贴近群众.开始的几天似乎有点变化,可是现在又老病复发.要想宣传部门改变已经有五十年历史的习惯做法,不能操之过急.但是也不允许纹丝不动.
要让非党人士参政当一把手.现在部级和副部级干部中非党人士占的比例还不及毛泽东时代多.把国家管成了共产党.这是很不正常的.不突破这一关,民主法治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是继续把国家办成共产党,还是像宪法第二条所说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点必须想清楚,不容有丝毫的动摇.否则只能是老样子.作为第一步,要改变基层政府的人事结构,村,镇,县三级要取消党与非党的区别,一视同仁,量才用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如工会)的领导人也要这样做.现在有许多人事安排的难题,就是因为想区分党员和非党员造成的.另外在各级人大政协代表中党员的比例要逐渐降低.要知道,把权力分散同时也分散了责任.万一出事过去是由共产党一家承担,别人帮不上忙,像6.4.就是如此.将来万一出事,大家帮着想办法,空间就大多了,安定的基础就扩大了.其实也是扩大了政权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