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能够打得天下、坐稳天下,是因为人民选择了它。人民选择共产党来当家,是因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们服务。《党章》总纲开头就讲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所提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某一天党脱离人民,不再为人民服务,人民就会自然而然地抛弃它。党作为中国工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所以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是党的生命线。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把组织和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看作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说:“把这个立场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我们党就无往而不胜。”
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有五点要求。一是要保护人民利益。十七大报告说:“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保护人民利益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改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温家宝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说:“只有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点要求是保障人民权益。怎样做到把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这就需要政策和法治。我们讲“权”它是一种“法权”,没有法治保障的权益往往会落空,而人民法权就是人民的民主权利。十七大报告第六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共谈了六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第二个问题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两个问题都是谈人民权益。十七大报告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因此要“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维护人民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司法公正,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胡锦涛要求政法机关要“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切实化解社会矛盾,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提高基层政法部门履行职责能力,切实把维护人民权益的职能落实到基层。”
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第三点要求,是必须做好德治工作。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今年6月16日在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说:“着力把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更好地体现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实现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相互理解、执法形式与执法效果的内在统一。”“要通过办案,既解开当事人之间的‘法结’,又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真正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既要解开“法结”又要解开“心结”,这个要求就高了。有些官司打结束了,但是矛盾却扩大了,仇怨也加深了,原来是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纠纷,现在扩大到家族和家族甚至村民组和村民组的纠纷。我看到一则报道,败诉的当事人刚刚走出法庭,第二天就把胜诉的当事人杀了。这就是解开了“法结”,但没有解开“心结”,“定分”了、“案结”了,但是没有“止争”、没有“事了”,而且事情更大更多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德治”文化,所以法治要辅之以德治、或德治辅之以法治,才能解决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矛盾。孔子在《论语》里边就说过一句话,他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认为,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使诉讼案件不再发生才好。可见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德治思想。我们的“四书五经”文化不像西方的“圣经”文化,在“圣经”文化里边,法官讲的话犹如上帝讲的话,不管有多大矛盾,法官判了大家就服了。我们则不同,不管法官断案多么准确,离法律规定分毫不差,但还是会有人不服;如果你再来点德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就服了。这个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领悟这个,否则会碰壁。
我们党特别强调做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提拔领导干部都要放到基层去锻炼,锻炼就是和群众打交道、学习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是什么?就是德治。从法治立场讲,做好群众工作就能实现周永康要求的“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周永康说:“提高执法能力,最核心的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因此周永康要求“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为重点,确保广大干警胜任职责任务的要求。”今年9月8日我参加黔西南州教师节座谈会,有一位州领导讲现在下到一些乡镇去,难得看到乡镇一把手,他们爱往上边跑,不爱往下边跑,不爱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农民那里出问题上访来了,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明他在群众里边没有朋友,连给他反映问题的人都没有,这个说明他不会用德治的方法去“定分止争”。
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第四点要求,是保护弱势群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在取得突出经济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两极分化迅速加剧。经济学上描述贫富差距常用一个叫“基尼系数”的概念,基尼系数的比值是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社会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2007年扩大到0.48。国际上通常将基尼系数0.4作为警戒线,超过0.4,意味社会潜藏着不稳定的因素和趋势,因此我们现在的0.48是个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数字。对这个问题要引起充分重视,我们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等,都是为了尽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方面要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做一些其他能够体现保护弱势群体精神的工作。做这些工作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应尽义务的一部分,体现着党保护弱势群体的精神和要求。
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第五点要求,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对共产党的选择和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性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来不断提高和改善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个性质的现代化,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本无法实现,必须走共产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一条适合中国德治国情和人民利益需要的现代化道路。
(陈嘉珉,2008年11月19日)